喜歡上海是因為它從六十年代沿襲下來的文化底蘊——繁華而蒼涼。繁華而蒼涼。張愛玲如是說。
舊上海在我的心中是一部老的膠片電影,畫麵上布滿白色斑點,沒有一句台詞,華貴的婦人優雅的紳士幸福地微笑。夜總會的燈光像凡高的色彩漫過整個城市。沒有背景音樂,或者有也是淡得不著痕跡,時不時地浮出畫麵,如輕煙般一閃即失,令畫麵無可名狀地微微搖晃。
是誰說過:燃亮整個上海的燈火,就是一艘華麗的郵輪。
而我的城市多少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一句話,它是一個像農村一樣的城市,一個像城市一樣的農村。恰恰這是最可怕的。如果它是個純粹的農村,山明水淨,青草粉蝶的話,那我會義無反顧地擁抱它,不用給我任何解釋。如果它是個有自己特色的城市那我也會張開我的雙臂不要任何理由。但它不是。這裏有穿著高級西裝腳下踩雙Nike的所謂的“先富起來”的人們,他們會在過聖誕節的時候裝模作樣地在聖誕樹上把小天使用上吊的方式桂起來,然後抱著胳膊在一旁傻傻地笑,傻傻地欣賞他們弄出來的在風中晃動的小小屍體。
所以我固執地認定我將來的生活應該在上海。生活在別處就是我的美麗願望。
偉大的米蘭?昆德拉。回顧上麵的文字,我在極力宣揚一個人如果愛一個東西是不用長篇累牘的,但我卻在這裏喋喋不休。難道我不愛上海,嘿嘿,埃舍爾的怪圈。生活在別處。這是為我和上海寫的。
關於文字
我媽說你要考經濟係或者法律係免得將來挨餓受凍風吹日曬雨淋。其實她的潛台詞是:你不要考中文係就好了。我媽多少懂一點文學,所以她知道文人的生活不會富裕,至少在物質生活上如此。而我媽又很愛我不願我生活動蕩不願我離家太遠,所以當我說我要考複旦的中文係的時候我們的分歧很大。最終的結果是我做出犧牲,而且很大。我放棄了我的中文係而改學理科,並且正在參加為全國化學學科大賽而組織的集訓。家人期待著我的顯山露水,而我覺得那毫無希望也毫無意義。
我對隨便哪種感覺的文字上手都很快。曾經我用一天的時間看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然後第二天就寫出了兩萬多字類似的東西,把同學嚇得目瞪口呆。盡管我認為那種東西幾乎沒有存在的價值,時光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它淹沒得不留一絲痕跡。
我把考試中得到滿分的作文隨便丟掉,卻把老師說的毫無內涵的文章裝訂好放在抽屜裏。我常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然後拿給同學看,然後他們感動得一塌糊塗。
我喜歡上海我也喜歡文字,所以我喜歡上海的文字。
當我寫下上麵的文字之後我才猛然意識到令我心動的那些精致的女子都是上海的姑娘,比如恩雅比如安妮寶貝比如許佳比如顧湘。
我喜歡安妮寶貝和蘇童的文章。因為兩個人都有絕世華麗的想象力和冷豔張揚的文字。更多的時候我喜歡一本書是沒有理由或者因為很奇怪的理由。比如我就很喜歡《我在夢見你》的書名,注意,我說的是喜歡書名。等我買回那本書的時候我又不想看書裏到底寫的是什麼了。但還是很喜歡“我在夢見你”五個字。後來老師告訴我那是個病句。當時我就傻了,原來自己一直喜歡的是個病句哦!
可能我看的小說多了所以我大腦構架場景的能力很強。很多時候當我看由小說改編的電影時我會想下一個鏡頭應該怎麼拍,和導演一比高下。很是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