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老少組合(1 / 2)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並不忌諱拍照,隻是不能使用閃光燈。威爾斯李連忙從服務處花費二十美元租賃一台寶麗來拍立得相機,又花費了五十美元購買了五十張於Zink相紙。

拍立得相機不貴,可是Zink相紙的價格,真心不便宜,看來以後還得準備一台好相機。他熟練的裝好相紙,順帶著感慨一番。

拍立得相機結構比較複雜笨重,最優異的表現就是即時成像,“哢嚓”一聲之後,一張有寬大白邊的照片緩緩地從相機口吐出,甩甩,十秒鍾即可速幹,很方便。

將外圍的諸多名作從整體到局部,一一拍攝完畢,Zink相紙還剩下一包十張,準備留給中心展台的《心寫治平圖》展出的五位人物像。

此時,已時至午時,展廳中遊客少了很多。威爾斯李來到中心展台,注意到展台旁邊站著一位六十來歲的華人老者,還有一女兩男三位華人少年,年歲最大的男孩不過十六七歲,最小的是那個女孩子,約莫十二三歲。

“我先說說這幅畫流到國外的經曆,然後再分析畫作自身特點給你們聽。”

威爾斯李準備趁著人少,先拍一副整體圖,所以離展台稍遠。正在他調焦距時,聽到老者以濃鬱的京味兒方言如是說道。

這句話頓時引起他的興趣,停下拍攝動作,豎耳傾聽。

“這幅畫原本掛在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方壺勝境的三石塔第二層第五排。”

威爾斯李眼睛頓時溜圓,看向那對老少組合,這一行人不普通!

疑惑有二:其一是,這句話怎麼自己隱隱聽過?有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其二是為這老者的博學——考究一幅畫作,考究作者不奇怪,考究用色不奇怪,考究風格不奇怪,考究傳承不奇怪,可是,考究到一幅畫最早掛在哪裏,這……未免太細致了吧。

對方說得如此確著,不像是憑空想象,老先生的知識淵博,遠勝自己啊。威爾斯李不自覺的腳步往前挪動一點。

隻聽老者繼續說道,“定庵遺禍,半倫無倫!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駐軍圓明園,搶走諸多至寶,最後一把火焚了萬園之園,這幅畫落入英國中尉洛克阿奎手中。”

這句話信息量相當大,三個少年表情沉重,應該是聽明白了。

定庵遺禍,半倫無倫。定庵是龔自珍的齋號,半倫是龔自珍兒子龔橙的別號,這句話罵的是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這個禍害。

所謂“半倫”者,是說他無君臣、無父子、無夫妻、無兄弟、無朋友之道,隻愛一個小妾,五倫去了四倫半,故曰半倫。

這人是龔自珍的長子,字孝拱,相當有才氣,可是為人猥邪,據說他曾把女兒送給威妥瑪(當時江海稅務司負責人)做妾。

龔孝拱給英國人巴夏禮做幕僚時,曾引導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件事在曆史上有爭議,但不管怎麼說,他龔半倫確實和英法聯軍一起入京,並駐紮在圓明園。

老先生罵定庵遺禍,半倫無倫,說的就是這件事。

至於老先生後麵說的搶畫人英國中尉洛克阿奎,威爾斯李還真的不知道,不知不覺中,他再度往前挪動一步,已經站在老少組合三步開外了。

聽得入神的威爾斯李,根本沒注意到,就在他們不遠處,一位看似閑逛參觀的華人壯漢,眼睛餘光一直關注這老少組合,以及逐漸靠近的威爾斯李。

“這個洛克阿奎出生於英國布萊克浦的一個農民家庭,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末,印度大荒導致英倫三島糧食緊張,他家的土地被兼並,最後全家不得不移民來新英格蘭州西儲地,也就是今天的克利夫蘭一帶,成為美國人,這幅畫連同其它搶來的東西,都被帶到美國。”

“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危機,洛克阿奎的後人,將這幅畫以四千七百美金,出售給當時的標準石油大股東,當時的克利夫蘭首富巴蒂爾亨廷頓。後者在二戰後,將這幅畫轉贈給這家博物館。”

“嗯,順便說一句,亨廷頓家族也是這家博物館的資助商之一。巴蒂爾的祖父,約翰亨廷頓一生收集來的藏品,都在這裏供奉。”

聽到這,威爾斯李倏然一驚,這已經遠遠超過鑒定所要學習的範疇,更像……更像嚴密的信息追蹤。

是的,隻有嚴密的考察,才能得出如此細致的信息。

普通的藝術鑒賞者,怎會關注這些?

再度抬頭觀察老者,白發稀疏,中山服齊整,濃濃的書卷味外,舉手投足間,還能感受到一絲官威,讓威爾斯李再度泛起那種淡淡的熟悉感。

這人……以前接觸過?

籍著老者一段話告一段落的間隙,威爾斯李舉著拍立得,向四人靠去。那位華人壯漢,緊走幾步,橫插在他與老少組合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