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海西郎體(1 / 2)

痕跡鑒定最早被應運於刑事案件鑒定,通俗來說,就是運用痕跡學的原理和技術,對有關人體、物體形成痕跡的同一性及分離痕跡與原整體相關性等問題進行鑒定。

近些年,痕跡鑒定法開始被運用到古董鑒定層麵,即通過古董的材質、用色、製作手法、作者創作風格研究以及古董的歲月痕跡等進行科學分析,從而達到鑒定年代、真偽的效果。

這種鑒定法,在國內並不流行。

魏老爺子對這幅畫作,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並不準備與對方討論。盡管這小年輕看起來頗為順眼,但謹言慎行,是人際交往的不二法則,更何況,這是國外。

他笑笑,示意威爾斯李繼續,“李先生見識果真不凡,名家之後吧。王幼學兄弟可算是生僻之人,竟然也有過深入研究。不知……你是如何判定,中五幅是王氏兄弟所作?”

“魏老是京城人氏,想必故宮寧壽宮花園應該經常去吧。”威爾斯李淡淡一笑。

魏老爺子眼神閃閃,心中已經將威爾斯李圈定為香江或者台島哪一位名家大師的弟子,而且是建國前曾經在故宮博物院工作過的老專家的嫡係傳人。

這句話三個少年一頭霧水,他們還真的沒聽說王幼學,至於隻寧壽宮花園,同樣還沒有接觸過,一個個都睜著大眼睛等兩人解釋。

這解釋,還得魏老自己來。

寧壽宮花園即乾隆花園,紫禁城皇宮建築。

乾隆花園是乾隆興建的太上皇宮寧壽宮時在近旁營建的花園,供他養老休憩。

園南北長一百六十米,東西寬三十七米,占地近六千平方米,分五個部分,著名的建築有古華軒、禊賞亭、旭輝亭、遂初堂、萃賞樓、延趣樓、符望閣、竹香館、倦勤齋等。

分布錯綜有致,間以逶迤的山石和曲折回轉的遊廊,使建築物與花木山石交互融合,意境諧適,是故宮中著名的園林。

這座花園屬於京城故宮內部未開放區域,同時,孩子們暫時還沒有必要接觸這些園林建築,故此,幾個孩子都不知道。

“那個什麼王幼學……與乾隆花園有關?”最小的那個女孩子,仰著脖子追問。

魏老爺子心情頗為難言,他撫著女孩的秀發說道,“廣見、博聞、強擊,後有真知。李先生就是你們的榜樣,當學習之。”

“今天就借這個機會,給你們講講郎世寧以及郎世寧風格畫。”他對威爾斯李拱拱手,“若有什麼不對,還請李小哥不吝糾錯補缺。”

老先生這是將他當成“同等人”,威爾斯李連忙擺手,“豈敢豈敢!我也剛好學習一番。”

“郎世寧服務清宮廷期間,最揚名的是乾隆年間。”

“此人頗識得變通,他精通的是西洋油畫和建築透視畫,可到了東方後,為了傳教和名利,再次埋頭學習,融合東方繪畫的用色及特點,獨創了‘海西體’,從而受到清三帝尤其是年輕的乾隆的喜歡。”

“為了適應乾隆皇帝的宮廷需要,郎世寧對建築繪畫做了兩項重大調整。”

“首先,欽命的作品不再像西方教堂透視畫那樣繪製在牆上,而是采用中國傳統的貼落畫的形式。所謂貼落畫,就是繪製在紙或者絹帛上,直接貼在牆上一直陳列,直到被新畫取代或者移走(和東瀛的裝飾畫很類似)”

“因為強烈的裝飾風格使然,郎世寧在這種貼落畫上,采用直線透視而非西方建築畫的焦點透視,並使用一比一的實物比例來繪製,這樣的繪畫創作,容易使觀賞者產生一種可以進入所繪製景色當中的錯覺。”

“這種大幅畫作,就是通景畫。此乃郎世寧此人帶給中國繪畫的全新思路。”

“郎世寧所作的第二個重大調整就是西方繪畫中的陰影麵。”

“乾隆皇帝不喜歡西方繪畫中的陰影,歐洲繪畫中的陰影投射和明暗對比創造出三維空間,但乾隆認為這是在汙損畫麵,人物的麵部肮髒不堪。”

“因此,郎世寧創造出一種,以飽和光突出畫麵最重要部分,來替代光線和陰影效果的創作手法。這樣一來,他創作出來的作品,仿佛布滿正午陽光。這就是郎世寧風格中的第二點,光線的錯覺藝術效果。”

老先生講解的同時,輔助以手指隔著玻璃櫃,在《心寫治平圖》乾隆畫像方示意。

“無陰影的錯覺藝術效果,是郎世寧風格的典型代表,很好認的。”

老先生的觀摩教學,嚴謹細致,三個少年聽得也非常認真。威爾斯李忽然有些羨慕這些孩子們。有這樣的師長,他們未來在藝術圈,高度可期。

“但是,你們不要認為,郎世寧風格畫或者說海西體就一定是郎世寧本人的作品。”老先生忽然加重語氣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