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印章之謎(1 / 2)

晚上去師傅家蹭飯,一家人和樂融融。

李承卻發現,飯桌上,饒棼的目光時不時在自己身上溜一圈,還經常低頭與嫂子彭琳琳倆人低頭嘀咕。饒恕與朱秉貴倆人的表情也怪怪的,連老爺子也帶著點隱笑。

倒是三個孩子表現正常。

奇哉怪哉?

“饒姐,我今天的衣服穿著有問題?”當她的目光再次掃過來時,李承忍不住扯扯衣襟,問出聲來。

“沒,沒問題,阿承帥氣得很,個頭又高,人又聰明,靚仔一枚。”饒棼笑嘻嘻說道。

這語氣明顯不對啊?

李承準備再問時,老爺子抬頭看了眼饒棼,饒棼連忙裝作給饒宜蘿和炳輝夾菜。朱秉貴則和饒恕輕聲聊著生意上的事,他近期準備北上,聯係北邊製衣代工一事。

孩子中年紀最大的朱權斌,已經早早吃完飯,坐在那裏,等外公下離開敕令。

莫名的,李承覺得今晚飯桌上,有點“詭異”。

他每天早出夜歸的,根本不知道,“冰凍女郎睡衣裝,與青年男子夜半同行”這則謠言,已經在萬惠家園小區盛傳,自然也就傳到吳佩俞的姐姐吳慈佩耳中。

冰凍的妹妹終於開竅了?

吳慈佩從妹妹那裏自然得不到答案,但她窮追不舍,從門衛那裏得到一點信息,又去小區超市,綜合信息,得出此人極有可能就是妹妹的房客李承。

饒棼是吳慈佩的同學,倆人一通電話,再加上一點想象“美女房東俏房客”……好吧,在她倆看來,李承與吳佩俞的事,天作之合。

饒棼憋不住話,撂下電話就和嫂子彭琳琳嚷嚷開來,一時間,家中人全都知道,連老爺子都問了兩句。

吳佩俞和姐姐一起,來饒家玩過,所以饒棼一提起,饒老也有些印象。

女孩子秀外慧中的,容貌秉性都是個不錯的人選,便沒有反對,隻是叮囑饒棼,莫要插手倆人的事情,任其自己發展。

李承哪能想到,今晚的“詭異”竟然出在這上麵?

隨著老爺子來到書房,今晚饒老照例要抽幾個問題,考考李承今天的學習情況。

老爺子今天考核的是“世家”,這是饒老治史的核心。

饒真頤認為,“正史當鑒之,不足以全取;世家史當輔之,不足以全棄。”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饒老認為,正史不要過於相信,這其中受帝王影響太大。

譬如清朝所治的明史,那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糊塗史,明朝帝王敢於喊出“天子守國門”,就不會如此昏聵與無能,蓋因清朝為維護統治,故意抹黑而已,可信度不高。

又如司馬遷的《史記》,一直被譽為“正史之冠”,可依舊受漢武帝影響,三刪其稿最後連正稿都不見了,這樣的正史可信度有多高?

他認為,世家相傳的曆史記錄,相對有更好的參照性——主要是針對帝王和朝代及當時的社會情態。

這是因為世家的知識結構比較完整,傳承比較有序,以旁觀者的角度能更公正的揭示帝王性格、作為,以及社會風貌與民情生活。

因此,他認為,正史隻能借鑒不可全信,世家史可以充當更重要的治史輔助作用,這樣的出來的曆史結論,才是公正、研究的曆史研究。

饒老這條觀點是五十年代提出的,影響海外學者機構治中華史幾十年並一直影響下去。

今天上課,徐懋教授說到琅邪王氏,就是一個典型的世家。

琅邪王氏,起於“臥冰求鯉”的王祥,此後延綿幾十代,跨越數百年,這樣的世家史,絲毫不比當時的《晉書》真實性差。

老爺子結合李承今天課上遇到的困惑,為他講述永嘉之亂前後的史實。老爺子年近八十,可記憶力超好,年代、史實、秩序、人物、環境說得清清楚楚,雖然沒有徐懋教授的聲情並茂,可更嚴謹,也更細膩。

兩者一對比,李承對這段曆史,自然要比其他學生認識更清晰。

這就是弟子與學生的區別,開小灶與大課的區別。

見老爺子有點累了,李承連忙幫師傅續上茶水,又從挎包中掏出一隻方盒子,放在老爺子麵前,“師傅,這是我今天偶然得到的一枚鑒賞章,我當時就覺得,這東西適合您把玩。”

盒子中裝的,就是碧玉螭龍鑒賞章。

碧玉光澤柔和,墨綠深淵如潭,墊在黃絲絨的匣麵上,燈光下,異常養眼。

“東西還不錯,蘇工。”饒老放下手中的茶盅,單手撚起這枚鑒賞章。

對著燈光照照,墨點均勻,老爺子點點頭,又將鑒賞章底部朝上,山水紋刻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