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大須商店街有觀音寺、萬鬆寺,有許多古董店和二手店,最最有吸引力是大須觀音寺旁邊,還有一個古董跳蚤市場。
李承二話沒說,換衣出門,吳偉被他丟在酒店,負責看護藏品。
大須觀音古董跳蚤市場,並非每天都開放,隻有每個月18日和28日開放兩次,今天剛好28日。
雖然已經過了下午四點,但無需擔心。
大須觀音古董跳蚤市場的正市時間,是從下午三點,到深夜十一點。
市場為了招攬顧客,下午3點還會為先到的200位客人免費提供長壽甜酒品嚐。
這些,都是土方盛美在前往大須商店街的路途中,告訴李承的。
遠遠的,李承就看見一座宏偉的挑梁鬥簷式東來建築,門口柱子上懸掛著白帆豎幅,上麵寫著“南無聖觀世音菩薩”幾個大字。
這就是東來三大觀音靈場之一,大須觀音寺。
又稱真福寺,正式名稱為“北野山真福寺寶生院”,寺院內還有珍藏了《古事記》等珍貴古代文獻資料的“真福寺文庫”。文庫收藏著包括古事記的副本(平安時代副本)在內的一萬五千多本典籍經典,有“東來三大經藏之一”之譽。
大須觀音寺始建於1333年,寺廟原本在岐阜的大須,後搬移到現在這裏,因而,這裏也被命名為大須。
大須觀音寺前,有一片礫石小廣場,此刻帳篷如雲,一頂挨著一頂,帳篷下行人如織,摩肩接踵。
盛美笑著介紹,“大須商店街就在觀音寺的附近,裏麵還有一處電器街,來這裏買小家電以及各種紀念品、裝飾品,都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主要的是來參拜聖觀世音,求財求子,據說比較靈驗。威爾斯先生要不要試試?”
李承笑著搖搖頭。
如同所有的跳蚤市場一樣,服裝和小家電永遠占據第一類。入口處,各色豔麗的服飾,將這些帳篷裝扮的五彩繽紛,中間間或行走著一兩位盛裝的美女,非常養眼。
這些服飾並非全是二手貨,更多的是庫存或者新品。
早些年,服飾都是定製的,但從五六十年代開始,機器生產和裝常態化之後,服飾逐漸“離經叛道”,有緊身、短袖、裙和裝等等,花式越來越多,沒了傳統的隆重與典雅,多了幾分時尚。
又因為周邊均是有名的陶瓷生產地,這裏的攤位上,有不少陶瓷類舊貨,也就是所謂的“古董”。
觀音寺跳蚤市場雖然不大,可商品種類不少,既有可愛的各色工藝品,也有各種舊漫畫及玩具,還有價值不菲的各類陶瓷“古董”……
這些,對於興致勃勃的遊客來說,很有吸引力,但對專業人士李承來說,很讓他失望。
他的腳步很快,半個小時,將這裏所有的攤位溜一圈,竟然沒有發現一件真正讓他心動的東西。
並不是說沒有好東西,而是它的價格與價值很難匹配。
就如同剛才李承所見的那套十九世紀中葉,出品的粉引茶具,歌川廣重的作品,很有收藏價值。
可是,攤主一張口,三千萬,還拒絕還價,這就沒意思了。
見李承拔腿就走,一直在密切關注他行蹤的土方盛美,忍不住了,緊跟兩步問道,“您是覺得……這套東西有問題?”
李承回頭看了看對方,聳聳肩,“事實上,我並不是一名收藏家,如果用古董商來形容我的職業會更貼切,我在摩羅街就有一家藝術品商店。”
土方盛美張大嘴,對這個答案無比驚詫。
誰不好麵子?在東來,但凡與古董沾點邊的,莫不自詡收藏家!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將不是收藏家說得理直氣壯的人!
“您……您師傅饒老……怎麼會?”大意是饒固庵老先生怎麼會允許你這麼“胡鬧”?
李承擺擺手,打斷他的話語,“我老師也不是收藏家,他是一位純粹的學者。”
呃,土方盛美被噎得差點一口氣沒緩過來。
真是一對怪異的師徒,收藏家不好麼?
在這方麵,李承受饒老影響非常大。
饒老對現如今這種投資收藏熱潮,或者裝點門麵收藏,很是不屑一顧。
他一直認為,收藏家必須有著一顆摯愛的心。老先生時常念叨的兩位收藏家,像閣項元汴那種,恨不得把藏品揉進骨子裏的那種熱愛才是真正收藏家;像範欽之如天一閣,代代傳承,隻進不出,才配得上收藏家的稱謂。
饒老隻看重文物背後的研究價值,對藏品的所有權從不過於關注,因此從不自稱收藏家。李承呢,除了關注文物的價值,他還看重古董所帶來的經濟受益,更配不上收藏家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