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狂收三漏(1 / 2)

攤位上擺設的東西,九成的贗品,夾雜一些低價值的真品。

這是一件淺浮雕竹黃本色筆筒,那位攤主拿在手上先看了看,然後才放在李承麵前。這件竹筒如同竹材的天然形態略加刮磨,然後寥寥幾刀雕刻有一曲梅花圖,無款。

這東西收上來之後,他自己也沒看明白,請了一位深城頗有名氣的掌眼給看過,說是清末民初的淺浮雕風格,不值幾個錢。

不值幾個錢,今天也要咬一口!

正琢磨著稍後要價多少合適呢,又聽見這年輕人說道,“那一件也拿給我。”

順著他的目光,攤主的手落在一件琺琅瓷底座的機械鬧鍾上,又問道,“這?”

這件東西,攤主查過資料,應該是三十年代廣府匠人製作的仿夕式鬧鍾。

啊喲,這件東西又該找他要多少?兩件一合,最好還讓他支付羨元!現在出國這麼熱,隻要放出話自己有現金,要貨有貨要人有人!

那件琺琅瓷鬧鍾在那年輕人手中轉了一圈,又被他放在一邊,眼光再度投向自己的攤位,攤主激動的手一抖,今天收攤就去拜媽祖,可算來了一位豪客!

果然,如同他所猜測,那位年輕人指向竹席上的第三件物品,一件灰撲撲的鏤空金屬球。

這件東西的資料,攤主也查過,學名“香囊球”,銀質鏤空,由兩個半球合扣而成,上半球為蓋,下班球為球身,香料置於球身內。上下半球以子母扣扣合,並在上半球的頂部接一條掛鏈,便於人們隨身攜帶。

香囊球最有意思的是,不管怎麼擺放,裏麵的香料都不會灑出來。

這是因為香囊內有一個缽狀香盂和兩個平行環,它們之間由短軸連接,這就使得香囊內的香盂不管如何轉動,都會保持平衡。

這位攤主站起身,將鏤空香囊球遞給李承,並“由衷”豎起大拇指,笑著奉承道,“老板真識貨,我攤位上幾件寶貝都被您挑走,看來我今天得收攤了。”

李承接過鏤空香囊球,手指在上麵磨蹭幾下,抬頭看看攤主,微微一笑,“是嗎,這三件都是你的寶貝?要不……我還你?”

這話把那攤主嚇一跳,我去!我就這麼一說,你還當真?這攤位上哪一件,和顧客說起時不都是我的寶貝?

笑容有點尬,“不不不!這些寶貝,也隻有老板您這樣的人才配,放在我攤位上,明珠暗投了,不是麼?”

喲,還真應了玩古董的就沒有不能說會道的!這麼一個大漢竟然把話說得如同繡花針!

李承嗬嗬一笑,“你也別說好聽的,直接報個實在價格,合適,我就帶走。我在世紀天源新買了一套物業,今天特意過來買點東西裝飾屋子。”

“是嘛,那恭喜啊,世紀天源的房子可是咱深城頭等的好物業!”那攤主一邊奉承,一遍琢磨報價多少合適,眼睛又在三件物品上轉一圈。

愁啊,這三件東西怎麼都叫不起價,最後,他一狠心,笑著說道,“您看,這三件老東西,一共給三千羨元,給我湊個一萬五,怎樣?”

這一報價出來,李承瞬間就知道對方不識貨,既然如此,那就不怪自己了。他輕笑搖頭,也不說話,徑直將手中香囊球塞進對方的手中,扭頭就走。

“啊!額!誒!”

連著三聲感歎詞後,攤主伸手要拽李承的衣服,被旁邊的周典一掌拍下,他連忙縮手,“老板,你說個價,隻要我別賠,都讓給您,算交個朋……算為您新房子祝賀!”

原本想說交個朋友,想想對方的身份,他趕緊改成祝賀買房,也算機靈。

李承剛邁出三步,回頭朝他笑笑,伸出手掌,“我最多出這個數。”

五百?羨元?如果五百羨元,自己能倒騰出七千五到八千華幣,還能賺些。

不過,他需要提前確認單位,“還是之前的?”

李承朝他點點頭。

“拿走吧!”那攤主揮揮手,很快從三輪車廂中翻出兩個紙盒子,遞給李承。

嗬嗬,撿大漏了!

李承先將明代金陵派竹雕創始人濮澄濮仲謙的《梅花讚》筆筒裝起來,遞給吳偉,一道裝進手提袋中。

沒錯,這是一件明代宗師級竹雕大師的作品!

濮澄,字仲謙,明末當塗人,他學習並總結蘇杭玉雕中的“薄意(雕刻層薄而且富有畫意,故稱薄意)”,運用到竹雕工藝中,創造了一種以淺浮雕表現書畫藝術的雕刻工藝,以刀法簡易,講究筆墨氣韻為主要特色,給人一種更加厚重的文人氣息,獨創金陵派,與竹雕嘉定派朱氏“高、深、透”的風格爭輝,因而稱宗!

這件竹雕筆筒,並非無款,而是隱款,就在梅花虯枝中!

為什麼要用隱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