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國寶來曆(1 / 2)

“實話告訴你,這幅畫,來曆不正。”

對於朱允烈的這句話,李承一點也不驚訝,正是他所猜測的。

他沒說話,等待朱允烈繼續往下說。

朱允烈彎腰從畫匣的絲綢墊下麵,翻出一張紙條,遞給李承。

李承接過來看了一眼,眼神微縮。

這是一張交易單,交易雙方為“山本懸藏”和“朱雲加華”,交易貨品就是“菅原道真《觀梅圖》”,也就是李承剛才看到的那幅畫。

交易金額為“六百五十石大米”,交易日期為“大正八年二月九日”。

朱雲加華花費六百五十石大米,從一位名叫山本懸藏的和國人手中,拿到這幅畫作。

交易單微微泛黃,年頭夠久,隻是很不正規,頂頭部位呈現鋸齒狀,似乎從信箋上隨手私下,然後隨手寫就。

本質上,它幾乎沒有法律效應,但能作為一個“小證據”存在——如果能查到山本懸藏的來曆,並找到他的筆跡的話。

“請問,這位朱雲加華是您……什麼人?”李承將交易單還給朱允烈,問道。

“本名朱加華,我的太祖,我爺爺是太祖的第三子。”

“失禮!”李承拱拱手以示歉意,“朱老太爺,當年又是如何達成這份交易的呢?這位山本懸藏,又是如何得到這幅畫作的?”

源生商號的合作對象,是當時和國著名的商社鈴木商店(和國二十世紀初著名的商社,曾喊出壓到三井、三菱,三分天下的口號,後因經濟危機破產)。鈴木商店在這次事件中受到嚴重衝擊,多家店鋪被燒,甚至連會長鈴木美子的住處都被焚毀。

朱加華聽聞消息,認為這是一條絕好的發財機會,組織同鄉商盟,一次性運送五商船糧食。

這次交易,出奇的順利,鈴木商店社長金子直吉對朱家也非常滿意,為源生商號配滿各種和國產品,朱加華準備第二天返程。

可就在當晚,他的船被碼頭裝卸工人所困,為首的是一名叫藤田信一的人,提出交易請求——希望朱加華等人將船上剩餘的糧食(回航的口糧)賣給他們。

事實上,這些碼頭工人並沒有多少錢,想要全部收購五條船上的餘糧,是不可能的。這些人買不起又不舍得放任這些白花花糧食離開和國,雙方很快對峙起來——跑長途海運的船隻都有相當強的抗海盜能力。

這時,山本懸藏出現,提出置換要求,他拿出來的就是那幅菅原道真的《觀梅圖》。

朱加華雖然是商人,可江南文風極盛,他自小讀書識字,頗有文學功底,又多年跑和國商路,自然清楚菅原道真在和國是什麼地位。

這幅畫肯定來曆不簡單,可讓他放棄,又有些舍不得,最終,朱加華還是點頭同意。雙方很快達成交易,用五條船上的六百五十石大米,置換這幅畫。

很清楚這件事的嚴重性,等天色微亮,朱加華就匆匆帶領船隊返程回國。

事後,朱加華暗自打聽過,這幅畫來曆並不可靠。

事發當晚,菅原道真的《觀梅圖》,正在天王寺公園內的博覽會館展出,莫名失竊,一同失竊的還有長穀川等伯(和國安桃山時代最出名的畫家)的名作《名和長年像》。

也就是說,這幅畫被偷於1918年8月11日深夜,而交易日期為1919年2月9日。

時間完全符合。

李承已經基本理清楚這中間的邏輯——一定是有人渾水摸魚,當晚偷盜了這幅畫作。

來龍去脈,基本弄清,朱老應該沒有隱瞞什麼。

李承兩隻手相互搓搓,琢磨著這幅畫該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