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拜訪舊師(1 / 3)

最終成交價,一千五,還饒了一塊江戶時代的琳派刺繡。

再逛,終無收獲。

其實,今天已經收獲不小,六件物品,兩件大漏,三件小漏,一件平出,李承對這戰績很滿意。至於貨品的出處……除了那件江戶琳派刺繡留給過幾天抵達富田雅孝,剩餘的,他打算上午拜訪王躍進老師時,讓給閱古齋,算是見麵禮吧。

回到賓館,將琳派刺繡束腰,浸泡於溫水中,又調製一丁點堿液,融入其中,攪和一下,靜置在衛生間,浸泡兩個小時,上麵的油漬、灰漬就好清理。

又將德安腕表取出來,酒店中雖然條件不太好,可隻是打開後蓋更換發條,還是可以完成的——萬能開表器這種常用的修理工具,他是常備的,糾結的是機械發條,這玩意需要購買。

好在將這隻德安表打開之後發現,並非發條斷了,而是固定發條的十字螺絲鬆動,導致擒縱係統很難吃勁,手表也就難以走動起來。

小毛病,前後花費不過二十分鍾,就將這隻國產名表修理完畢。

檢閱今天的收獲,伸了個懶腰,剛剛六點,一夜無眠,這會終於有些睡意,他也懶得洗漱,擦擦手鑽進被窩。

再次醒來已經十點,拉開窗簾,閱古齋的店門已經開了,王師這會應該在店內喝茶吧?

王師三大愛好,聽呂劇、看瓷器、品嶗山綠茶。

每天早晨開門的是大師哥李代江,王師如果沒有其他事情,一定會在九點半左右趕到店內,然後打開“話匣子”,收聽咿咿呀呀的呂劇,泡一杯湛清碧綠的嶗山綠茶,躺在通往後院的躺椅上,打著拍子,哼著“難聽”的腔調,時不時還指揮大師哥李代江和二師兄王建華幹這幹那。

那個小日子,愜意。

王師年歲並不老,今年將將五十,卻總以“老朽”自居,為人“摳門”,這不僅是李承的認識,更是他親生兒子、李承二師兄王建華所言。

作為第一批古董商,王師的家底挺豐厚,唯一的兒子王建華想買一輛富康,找王師借錢,很爽快的借了,五萬塊,王建華挺開心去買車。

這一借,王建華的苦日子真正開始,每個月的工資,直接被王師扣走一半,算是逐月償還那五萬的借款——二師兄就在閱古齋上班呢。

當時的工資都很低,扣走一半,剩下的三瓜兩棗還要生活,還要養車加油交保險,還要交女朋友……那段日子,二師兄焦頭爛額,恨不得把剛到手的車給賣了!

王師的摳,還體現在吃喝用度上。

當時閱古齋一共有四人,師娘在衛生院上班,自然不會幫他們四人做午飯,於是,大師哥李代江練得一手好廚藝——下茄汁麵。

賈鄭廷從十歲進入閱古齋學藝,到十六歲北上京師,就沒見過師傅掏錢請師兄弟幾人去飯館搓一餐,全是大師兄下麵條,當然,別人請師傅時帶著幾個弟子去蹭飯,另算。

那段歲月,天天吃大師兄的茄汁麵,吃得讓人看見麵條就想吐!

想起大師兄劉代江,李承的臉頰不自覺帶出一絲笑意。

據二師兄說,大師兄是八十年代中師傅去單縣鄉下收貨時,帶回來的孩子。單縣那地方,當時死窮死窮的,大師兄家孩子多,他父母見師傅走街竄巷的能賺錢,死活拜托師傅把大師哥帶走——師傅貪圖他家的一件東西,隨口答應下來。

這是來自二師兄的口述,賈鄭廷從未證實過,但心底是有些相信的——大師兄很笨的。

賈鄭廷十歲拜師時,大師兄已經跟師傅學藝八年,可是,等一個月後,賈鄭廷將朝代歌(含曆史事件的朝代歌訣)、泉譜歌(曆代發行的錢幣名稱)、窯口歌(各個窯口瓷器特點的歌訣)、竹譜歌(竹畫譜名錄)、宣和譜(宣和畫譜名錄)等歌訣背誦如流,大師哥依然吭吭哧哧的。半年之後,大師哥就主動將副掌眼的位置,主動讓給賈鄭廷——師傅不在時,鑒定送貨上門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