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郭老念想(1 / 2)

還真不是他們的水平不夠,而是……經驗主義害死人。

四位老師,都是有眼力之人,剛才的鑒定,走的都是經驗路線,潛意識將這件金佛當成絲國佛像來鑒定,因此才有扶餘佛像和北齊佛像兩種結果。

現在,窗戶紙被李承捅破,四人再度默默觀察一遍金佛,心中自然有結果。

八成,還真的是高利金佛。

為什麼不能肯定呢?

蓋因北高利不太注重這些,所謂考古文化,基本沒有。

得出“八成”這一結論,也是依照高利佛教發展推演的結果。

據高利僧人覺訓所撰《海東高僧傳》(1215年著)記載,高句麗小獸林王(高邱夫)二年(372),絲國前秦苻堅遣使者及僧順道送去佛像和佛經;兩年後,又有東晉僧阿道赴高句麗;五年(375),小獸林王為阿道建伊弗蘭寺,又立省門寺供順道居住,是為佛教輸入高利之始。

高利三國時代,佛教相當興盛,百濟王朝甚至有“佛國”之稱。

四位不清楚,可李承的腦海中有橋本正彥的記憶,這位曾經不止一次的看過閑城中央爾博物館中的各類佛造像。

高利佛造像,傳承北魏造像(大概念)的血統,同時又有自己的特色,譬如童顏開臉。

所謂童顏開臉,就是指強調佛造像的神情純真質樸,像童子般純淨,因此,童顏開臉佛像的表情非常豐富,而這尊金佛的嘴角笑容,明顯就是童顏開臉的特征。

除此之外,包子頭發髻、抹額等裝飾,線條型博帶,還有覆蓮式台座,都是高利佛造像的特性。

故而,李承越來越確信,這就是高利三國時期佛造像。

現場很安靜,四位老先生都有點尷尬,還是郭北盛老爺子和李承熟悉些,哈哈一笑,手指朝李承點點,“李先生的說法,獨辟蹊徑,還真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就是比我們老頭子閉門造車強。”

他沒說李承的鑒定結果是對還是錯,畢竟這裏還有容寶齋和汲古齋的大師傅。

“李先生的說法,很有見地。不愧是名家弟子。”盛世榮的笑語,同樣未給出準確答案。

洪全久很快反應過來,笑著伸手與李承握握,作為地主,他的態度放得很低,開口也很客氣,“饒老的身體還好吧?前年我去俠州,在俠州大學偶遇過饒老,曾經向老先生請教過金石一問。”

“家師身體挺好,八十壽上還吃了一隻紅燒獅子頭。”

李承回答的也很有趣,幾人哈哈大笑,總算沒那麼尷尬。

四人中唯一的女性,王友蘭老師,笑之餘,伸手邀請,“郭老、老盛,李先生,去我辦公室喝杯茶。”

五人飄然離去,留下一地雞毛,連嶽洋都懵,呢嘛,沒說結果呢?

正愣著呢,又見一年輕人上來遞給他一張名片,低聲說道,“這是剛才李老板的名片,俠州三人組藝術品公司,務必抽空聯係。”

“誒誒!”嶽洋他花錢來汲古齋辦展,就是為了賣貨,忙不迭接過名片。

遞名片的是吳偉,他跟李承有段時間,剛才李承離開時扔給他的眼神,讀懂了。

沒錯,李承想要買下這件高利金佛。

春節去康津金氏拜訪時,這東西,挺適合做贈送給泰勒爺爺奶奶的禮物。

當然,如果有更合適的禮物,這件金佛也不會浪費,它也很適合開辟閑城收藏市場——閑城玩收藏的人也不少,還賊有錢。

王友蘭老師的茶不錯,可惜李承沒那麼多時間品嚐,稍稍意思之後,他起身告辭。確實有事,中午還要陪彤叔聊聊,老爺子上次在電話中就開玩笑說人不如新。

郭老一並起身,以“鳥兒還在廊簷下掛著”為由,一道告辭。

老爺子應該是有話要說,走出茶室後,李承放慢腳步等了等。

果然,一出門,郭老就笑著問道,“阿承是準備拿下那件高利金佛?”

這話,也表示老爺子對李承鑒定結果的認可。

“嗯。”這沒什麼可隱瞞的,李承很幹脆,點點頭,“如果價格不太離譜的話,我想談談。”

“應該不會離譜的,畢竟是高利佛像。”老爺子嗬嗬笑了兩聲,再度強調高利佛像,對自己的“走眼”並不在意。

到三樓轉角玄關,李承先下台階,半側身往下走,另一隻手虛扶——郭老有輕微痛風,上下樓時膝蓋隱痛。記憶中,賈鄭廷無數次為老爺子上下台階搭手,李承下意識做出這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