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魚市合作(1 / 2)

初冬暖陽剛起,李承一行匆匆上路,開啟此行國內的最後一項任務,極有可能也是最困難的一項任務——秦都九遷的西垂考察。

劍閣,在身後,漸漸遠去。

李承靠在車窗邊,閉著眼琢磨著。

此行劍閣,終究還是匆忙了些,有不少事並沒有真正收尾,譬如爺爺歸宗的事,雖然趙家答應促進,可畢竟沒看到方案……好在還有回程。

雖有遺憾,但是,收獲也超過預期。

和趙家趙一河麵談之後,趙斌押運最新一批貨品,走海運,前往俠州,吳衛忠昨天來電話彙報,已經協助趙斌走海關手續。

這次和趙家談判,比預想中順利,可能因為趙帆的緣故,趙一河老爺子根本就沒讓三子趙晨煜露麵,估計是擔心引起自己的反彈。

畢竟是經貿係的開國老狐狸,即便級別不是很高,眼光還是有的。

第二件較為滿意的事,就是和劍閣文博圈的合作。

捐贈簽字那天,雖然不怎麼隆重,可自己拿到兩份最想要的東西——國有博物館文物交流協議書。呃,這就是業內非常有名的“官買協議”。

官買協議,行外人都沒聽說過,其實,就是行內人,知道的也不多。

如果細心一些,大家都能注意到一個現象:國內鑒寶節目中經常會發現一些“等同國寶級”古董古玩,但是,你從未見過報道,哪一家國字號博物館上門求購這件“寶貝”。

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就涉及到,國字號博物館的采購規則與流程。

博物館管理條例規定,國字號博物館采購的有一條基本原則就是,嚴禁向私人采購文物。

原因很好理解,私人物品的不可控風險太高。

那麼,國字號博物館的藏品又從哪兒來?

主要有三條,一是遺品,即挖掘品或者盜墓收繳品;二是捐品,募捐或者勸捐藏品;第三條就是官方定點采購,也就是李承拿到的“官買協議”。

官買協議可不是那麼好拿的,尤其是國家一類的博物館,要求非常嚴格,即便如同李承和滬博馬老關係不可謂不深,可是他在中海博物館隻是拿到交易許可,並沒有拿到“官買協議”。

官買協定,有些類似於“特約供貨商”。

就李承所知,在俠州諸多古董商號中,拿到國字號官買協定的商鋪,不超過四家,而三人組公司,成為第五家,且是唯一一家同時拿到故宮和國博兩份協議的公司。

此行劍閣的第三件比較滿意的事,就是和保商利的深入合作。

為籌建中的保商利供貨是意外之喜,更可喜的是“五天王”合作態度。

那天,何平宴請午餐,很給麵子,將四天王全部叫上。

雖然算不上友誼深厚,可畢竟見過麵、喝過茶、吃過飯,有了勾連,自己也算在劍閣有人脈,未來再慢慢深化吧,不過是利益分享而已。

至於其它的收獲,無論是三套四合院,還是委托秦禹秦老幫忙收購明清木質家具,那些隻能算是浮財,其意義反而不如前三者。

劍閣這幾天,倒是兩個意外收獲讓人驚喜。

不過自己確實不該多嘴,用一個破海盜寶藏換回這家明顯前途無量的地產公司百分之五股份,早就該偷著樂去。

更大的驚喜,來自於艾爾瑪基金。

昨天已經和彤叔聊過,八月底投入翡翠原材料囤積,短短兩個多月,增值百分之五十,彤叔以一千五百萬接手,這筆錢最近幾天將劃入賬戶,重新成立兩三家公司,對艾爾瑪基金進行再注資。

兩年多前塞斯科拉的建議,促成這家小基金的誕生,沒想到他們還真的站在風口上飛上天,竟然準備申請證券承銷資格證。

雖然依舊還是中小型基金證券公司,可畢竟成為指揮者而不再隻是搶牌人,有資格對參與上市企業的財富分配中去。更讓人意外的是,第一家服務客戶,竟然會是亞馬遜書店。

北羨最近幾年經濟火爆,上市公司如雨後春筍,有亞馬遜書店股票承銷珠玉在前,想必對接下來的業務推進,也是一大利好。

這麼說,自己也算華爾街的弈棋者,而不僅僅是棋子。

吳偉和周典以為他睡著,沒敢說話,迷迷糊糊一路,等他再度睜眼,車已經進入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