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彭莉跟蹤(1 / 2)

這是在鳳州的第四天,雍城、平陽二都遺址大略看過一遍,今天走訪汧渭之會。

汧(音千)渭之會,就是千河和渭水的會合點。

秦文公很有戰略眼光,汧城(今隴縣)距離西戎太近,一點戰略轉圜空間都沒有,於是打算遷都,但遭到族人阻攔,原因很簡單,他老爹秦襄公在汧城立邑不過十三年。

不得已,他帶著七百士兵,裹挾著一幫族人,借口向南遊獵,沿汧水南下,來到渭水和汧水的彙合處,也就是今天的鳳翔與陳倉交界的長青鎮附近。

站在汧水河穀,秦文公非常感慨的指著麵前的土地對大家說,“這裏才是周王朝賞賜給我們秦人的封地,我們秦人因為有了它,才能獲得諸侯的身份。”

言下之意,這裏才是我們的土地,可惜鳥,老爹(秦襄公)為之奮鬥一生的土地,卻沒人居住……

被裹挾來的族人一看,喲嗬,這裏水草豐美,土地肥沃,如果都邑遷徙到這裏,也不是啥壞事。

於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營邑之”。

汧渭之會,就此成為秦人新的都邑,從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3年)到秦憲公二年(公元前714年)做過秦人四十八年的邑城。

對李承提出的戰略回旋以及東進的兩層遷都意義,祝允平非常讚同,同時,他提及的另一個猜測,讓李承豁然開朗——秦文公遷都汧渭之會,是對周平王的賞賜封地,進行事實上的占據。

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並說:“犬戎凶惡無道,掠奪我們岐、豐的土地,隻要秦國能攻打並趕走西戎,就可以占有那些土地。”

正因為有這次賞賜,秦襄公才開始建立秦國,享有與齊、晉、鄭等國一樣的地位。

可事實上,秦襄公終其一生,也未能擊敗西戎。眼看著封賜給自己的土地卻得不到手,很不甘心,於是連年向戎、狄發動進攻。甚至有一次率兵攻到屬於自己的封地岐山,但未能立足,隻好退回西垂,秦襄公最終死在討伐西戎的征程上。

汧渭之會,處於岐、豐的邊緣地帶,也就是說,這裏的土地,在秦文公繼位時,其實還不屬於秦國,因為秦國並沒有實現雙方盟誓的內容——擊敗西戎。

短時間擊敗西戎不太現實,可是,秦國又想占據這片土地,怎麼辦?

秦文公采用的戰略是“小步快跑”,一點點占據。

遷居汧渭之會,既有戰略回旋空間,同時有占據封地一角,剩下的,則徐徐掌控,緩緩圖之。四十八年後,秦國遷都平陽,此時已經算得上深入岐豐之地。定都雍城,則算得上徹底占據周原。

祝允平的猜測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正好解釋李承心中的困惑——汧渭之會、平陽、雍城,兩兩相距不過三十公裏,為何不一步到位?

額,也可以說,秦國這三次遷都,某種程度上,都是迫於當年的盟誓,才沒敢一步到位——早期的東周王朝還是很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秦國需要東周王朝的支持和認可。

至此,李承用了整整四天時間,在祝允平的陪同下,走完鳳州市附近的雍城、平陽和汧渭之會三都遺址,粗略考察當地的地理環境,很有收獲。

下一步是汧城,也就是隴縣,雖然同樣位於鳳州市,但距離市中心較遠,李承打算在隴縣住宿,然後循著當年秦人東進的步伐,逆流溯源。

不過,在移師隴縣之前,他還有兩件事需要處理,不得不返回十三都。

第一件事,自然是今天晚上的黑市拍賣;第二件事……尚雲奎來電話,李懷光丹書鐵券有消息了,對方提出麵談。

從長青鎮回來,來到祝允平推薦的一家酒樓門口,下車時,吳偉在李承耳邊嘀咕兩句。

“算了,隨她吧,愛咋咋地。”李承苦笑搖頭,這女人!

自從那天衝突之後,這位名叫彭莉的女人,天天化妝成各種女人,自以為瞞天過海的跟蹤自己一行,卻不知早已經被吳偉三人覷破,這不,今天又化妝成一位村姑尾隨……

讓李承無語,誰家村姑開豐田花冠?

祝允平注意到李承的表情,“發生什麼事?”

李承苦笑,指指正駛向停車場另一邊的花冠,“祝哥一直沒在意吧?那輛車,已經跟蹤我們三天了。”

“誰那麼無法無天?跟蹤你幹嘛?”祝允平確實沒注意,忍不住皺著眉看過去。

“還不是你們單位的那位女漢子。”攤攤手,李承笑道。

祝允平一愣,很快明白過來,哈哈一笑,“你說彭莉?女漢子這詞還真貼切!”

倆人一個單位,都算曆史學家庭出生,文保局就那麼大,彭莉很有名,長得又不錯,祝允平如何不知道?他帶著笑意,又問道,“那天的事……姚錦和我聊過兩句,不過我不是很清楚。到底怎麼回事?你怎麼被她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