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奈河橋、黃泉路上孟婆湯,現在又多了一個禦座船,多淒寂美麗的傳說。
和國文化審美,一曰物哀,二曰空寂,三曰幽玄,其中,“物哀”先於其他各種美的形態而存在,“物哀”中的“哀”除含有感歎的意味外,還具有哀傷、悲憫、讚頌、愛憐、共鳴等因素。
“物哀”的感情是一種超越理性的純粹精神性的美的感情,是一種感覺式的美。
正因為有“物哀”這一審美基礎存在,富田雅孝等人,絲毫不覺得,禦座船成為黃泉路上奈河船,是對皇帝的不尊重,反而認為,能加入到人生輪回的千古傳說中並成為其中一大元素,是禦座船的幸事。
當然,前提是能證實李承這一猜測。
總之,這趟交易,雙方都還算滿意。
李承其實更滿意,一隻唐代小窯口燒製的瓷器,換回一件哥窯特級品葵花盤,額,還有一張三十萬羨元的支票。不錯,昨天的花銷,收回來了。
富田雅孝當然不會答應用《觀梅讚》的價格買走這件瓷器,李承說這句話也隻是抬價而已。
最終,和同開珎銀錢一枚、銅錢十枚,再加上唐瓷禦座船一隻,核價一百壹拾萬羨元,而那件哥窯葵花盤,在兩年前的成交價格基礎上浮百分之三十,核價八十萬羨元……
雙方交易補差,約等於昨天買來的十六顆大溪地原珠,還有兩件珍珠飾品!
究其過程,算不算騙?
這就是古玩行的生態,說騙,有點過分但沒錯。每一件有“故事”的古玩,都是這樣經過一番包裝,賦予它更多的價值,然後再以更高的價格找到下一位接盤俠,擊鼓傳花,如此而已。
李承做得相對聰明一點,他以合理猜想的方式,給富田雅孝他們以更多的選擇。
你當富田一行人傻嗎?願意出這麼高的價格,買一件唐代的瓷雕?
人家企業做到和國紙品行業前五,不傻!
他們看中的不是這件唐瓷禦座船,而是這件藏品可能帶來的文化研究價值,以及這這種文化研究突破所帶來的影響,對富田雅孝及他所在公司的正麵影響!
再說了,即便這種文化研究沒有突破,對他而言,這件唐代瓷器,融彙和國風物特性的事實,始終存在,這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富田雅孝不會虧!
……
李承本質上是個很俗的人,一份可見的資金入袋,心情自然高興幾分。酒店簡單午休後,收拾利落,喊上吳偉,出門去勞明達店看看今天銷售情況怎麼樣。
這會下午兩點,溫度怎麼也有二十七八度,街麵上沒啥人,昨天的那些彩旗和海報,依舊還在。李承進店時,店內客人不算多,這很正常,城市店麵銷售有高點和低點的。
萬庫趴在收銀台上看報紙呢,聽到店員的動靜,一抬頭看見李承進來,忙站直身子,笑著拍拍手中的報紙,“鮑斯,今天的星島報紙,全是我們的新聞。”
李承雖然還沒來得看報紙,可對這一結果也有所預料。
範雯芳複出、鍾女息影後首現身,都是絕對的大新聞,陵國又不像俠州報媒多易分散,它一共就這麼幾家報紙,隻要掌控這幾家,基本就能做到強勢覆蓋。
九十年代,陵國叫得上名字的報紙,就三家:《聯合早報》《海峽時報》以及偏商業的《商業時報》,都大幅報道了昨天的新聞。這三家主流媒體,沒有俠州媒體瘋狂,報道的內容不乏娛樂,但屬於猜測或者點到為止的那種,總體還算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