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家友是汀州三代僑民,祖父是四十年代的移民,他曾經任職過一段時間消防兵。
這次,汀州店麵開業招聘安保,他來報名。
周典有疑慮不想要的,是萬庫堅持認為,需要一位了解當地地下勢力的這麼個“油條”。
這一觀點得到郭重元的認可,於是辛家友得以留下來——千萬不要把“安保”等同於“保安”,前者的薪水待遇以及要求,和後者是完全兩個概念!
萬庫向李承推薦,想要了解洪澤濤和洪順堂的事,詢問辛家友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
這事李承還真不知道,知道也不會過問,聽完萬庫介紹張家友後,他抬抬手,“他在店中麼?讓他進來聊兩句。”
不一會,萬庫帶著一位個頭高高瘦瘦,三十歲左右的黑膚色男子進來,這人就是辛家友。
“老板好!”辛家友昂首挺胸,啪的給李承來個禮。
搞得李承一愣,繼而笑著擺擺手,“聊聊天,搞這麼嚴肅幹嘛?我又不是什麼領導人。”
“哎呀,老板不知啊,我以前是消防兵,見到上司都習慣性行禮的。老板,您想知什麼,盡管問,知無不言!”辛家友拉過一張椅子,放在李承的斜對麵,笑道。
一句話,李承就明白為啥萬庫說他是老油條,也沒在意,將黑金名片推過去,“你給我介紹一下,汀州的私會黨,還有這……洪澤濤又是什麼來曆?”
辛家友探頭瞅瞅名片,抬頭詫異的問道,“老板,您應該沒有得罪這位吧?”
“我都沒見過,怎麼會得罪呢?”李承攤攤手笑道,“有人介紹他給我認識,我在琢磨,這人有沒有認識的價值。”
“有的!有的!老板,您的這位朋友,麵子不小的,竟然能弄到洪順堂的私貼!”辛家友指指這黑金名片,語氣頗為羨慕的說道,“洪順堂不僅在我們星洲,就是馬國、順國那邊,也很有勢力。洪澤濤大佬是星洲洪順堂的老大,南洋洪門的龍頭”想想李承聽不明白行話,他又解釋道,“差不多就是全南洋洪順堂二當家的意思吧。”
“你先說說星洲的地下勢力吧,不急,慢慢聊,就當說古。”李承微笑著壓壓手,示意他從頭說起。
“哎呀,老板,您問我真是問對人了,其他人說不了這麼清楚的。”辛家友來勁了,揮動手臂,說起汀州的曆史。
辛家友絮絮叨叨說了半個多小時,李承大概明白汀州的幫派曆史。在捋清楚南洋幫派勢力之前,需要搞明白青幫與洪門的區別,這兩大組織才是南洋幫派的根腳。
很多人搞不明白青幫與洪門的區別,甚至認為他們都是天地會的分支機構,這是錯得離譜。
青幫源於漕運,是漕運水手纖夫的一種秘密結社,起源於雍正朝,創始人為翁岩、錢堅、潘清三位結拜兄弟。
其中,翁岩、錢堅二人先後加入天地會,因而有“青洪一家”一家之說。事實上,翁岩、錢堅二人去世的很早,青幫更多的是靠潘清這位與天地會沒瓜葛的老祖在掌管。
因而,青幫與洪門,在一起開始就沒有太多的“傳承”關係,幫派宗旨上可沒有“反清”這一條的,相反,青幫是靠服務清廷的漕運為生。
洪門呢,則是正宗的天地會變種地下組織,以“反清複明”為己任。
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兩者的區別之二,青幫是一個極其講究“輩分”和“傳承”的幫派,而洪門講究的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義氣”。
因而在入會方式上,“青幫一條線”,說的是師傅帶徒弟入會,譜係傳承很清晰;“洪門一大片”則是兄弟介紹兄弟入會,走的是平行結構。
青幫組織比洪門更嚴密,規矩更複雜,於是也更加秘密。因為組成人員和入會方式,使得發展受限,規模不能與洪門相比。
清末,漕運沒落海運興起,青幫弟子迫於生計,開始轉向於海運,社團組織往沿海城市轉移,譬如最有明的中海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
除了中海,青幫的觸角伸向南洋,以及海外更多地方,開始於洪門產生諸多糾葛。
單說南洋。
洪門組織來南洋,要比青幫更早,1799年洪門鄭君達在大馬檳榔嶼建洪門第一家海外機構義興公司;1810年洪門另一支的副龍頭在馬六甲建和勝公司;1820年瑉省天地會黨人鍾文君在星洲建存心公司;1823年香江天地會黨人薛麻子在怡保建海山公司。此外,在今天的印尼地界,當時的蘭芳公司、大俠州公司、三條溝公司等,都有洪門組織的身影。
可以說,洪門在南洋,根深蒂固。
1844年,浙南青幫大佬陳風生來南洋,在柔佛州新山,建立青幫第一家公司建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