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隱形部隊(1 / 2)

從德林的攤位離開,李承陸陸續續又購進幾本原版老書,將兩人的背包塞得滿滿當當。

裏麵的攤位差不多,舊書為主小玩意為輔,攤主個頂個的精明,拿出來的物品基本上都不存在撿漏的可能。轉了小半圈,不想逛了,書本很沉,背著挺累的。

李承打算稍後找個航空快遞直接寄回去,兩人從西門出來,準備離開。

書市西門門口,有一家自行車二手店,店鋪門口的塑料頂棚下麵,整整齊齊排列著各種型號的二手自行車。門口人不少,正在排隊進店,似乎在搶購什麼東西。

排隊搶購?這種情形李承在蘭國還是第一次現——平時這個國家總給人一種“人很少”的感覺。

背著包往前走了兩步,隻見店門口掛著一塊紙板,上麵寫著“M0-05軍版已到貨!”

我去!難怪這麼多人排隊!

蘭國是自行車的國度,玩自行車收藏的人,自然也就多。

M0-05軍版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這麼多人排隊搶購?

這得從士國說起。

士國號稱“永久中立國”,實則是個全民皆兵的國度,這個國家的尚武精神,是有悠久的曆史傳承的。早在中世紀,士國雇傭兵在歐羅巴就有“不可戰勝”的美譽。

說起來,士國人倒了血黴,翻看地圖就清楚,它周邊的鄰居,利國、竹國、賢國、梓國全是當時的夕洲大國,以士國聯邦彈丸之地,想要在群狼環伺中生存,除了比“狠”,別無二法。

這是士國人尚武的根本原因。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決定的。

士國地處“夕洲脊背”,常年的高原高地生活,讓他們身體強壯,耐力更好,他們的山地士兵在對決“低地”國家時,有著天然的身體及體力優勢。

再加上士國人忠誠,團結,講究團隊作戰,為“脫貧”而戰——士國當時真的很窮。

這些因素一組合,士國傭兵團威名遠揚也就不難理解。

讓士國傭兵團揚名的,不僅是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更讓世人欽佩的是兩次“敗仗”。

第一次是教皇保衛戰。

1527年5月6日,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發起戰爭,數萬大軍開進羅馬,負責保護當時教皇克萊孟七世的一百九十名士國近衛隊(就是雇傭兵),有147人英勇捐軀,剩餘士兵全部重傷。

另一次是杜依勒裏宮保衛戰。

1792年竹國大革命,起義民眾攻打竹國杜依勒裏宮,為保護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後,786名士國雇傭兵,麵對戰力是他們數十倍的軍隊,堅持戰到最後,全部陣亡。

曆史上從未有過這樣的雇傭兵!

事後,竹國人也為這些忠誠的士國雇傭兵而折服,將這些戰死者的屍體送回傭兵團所在地琉森,並捐資在琉森鑿成了一個瀕死的石獅,上方懸掛士國雇傭兵的標誌武器——長戟!用以紀念這些客死他鄉的士國人。

十八世紀之後,士國成為世界銀行業的中心,士國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傭兵這種古老的職業,逐漸消亡,但士國人的尚武精神,永不磨滅——士國國民的槍支保有率,全球第一,遠超槍支大國北羨。

前後兩次世界大戰,士國毫發無損,原因是什麼?

別用“中立國”來糊弄人,時國、森國、蘭國不也號稱中立國麼?還不是被小胡子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