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新詩是紹興農家子弟,五十年代生人。風雲十年中,他家隔壁,恰好被分配來一個喜歡畫畫寫毛筆字的老頭,他便天天跟著學,在書法方麵,他還真的入門了。
這個老頭子就是沈尹默先生的入室弟子胡問遂。
八十年代,屠新詩靠著一手讓人眼前一亮的毛筆字,成為中海《青年一代》雜誌記者。八七年,他留學北羨,在北羨挑費很高,那點積蓄很快就花光,好在他早年間隨著胡問遂老先生讀過《易經》,於是便在新州唐人街擺攤算命測字。
還別說,他連猜帶蒙的,又有一手好毛筆字讓人印象深刻,因此,他的算命生意還不錯,從新州公立大學畢業後,一度想以此為生。
常在河邊走的,總有出事的一天。
1992夏天,他給人看時辰批“開業大吉”,結果那天開業的華人商鋪被當地勢力砸了,他就成了出氣筒和背鍋俠,不得不離開新州唐人街,來到丹佛。
在丹佛,他開始反思,算命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最好的辦法還是老本行——媒體。他能說會道,又會寫一筆漂亮的毛筆字,很快拉到一筆投資,創辦了《中美郵報》。盡管是周報,還是中文,發行量很小,可畢竟是一份能提升逼格的報紙媒體,讓他很快躋身丹佛華人圈的中上層。
辛格爾頓是丹佛的媒體巨頭,提到華裔意見領袖,自然想起“媒體同行”。
如果這次辛格爾頓競選成功,絕對會成為他的豐厚資曆。
這就是時勢造英雄。
有關屠新詩的事情,是馬文濤給李承介紹北羨華裔意見人物時說的,他家典當行在北羨所有的唐人街都有店鋪,這類消息,多了去了。
對於辛格爾頓邀請屠新詩擔任華裔競選顧問,李承還是樂見其成的,遂即點點頭笑道,“行,我馬上幫您聯係。至於他是否願意……我想,他會願意的。”
李承很快通過馬文濤的關係,要到屠新詩的丹佛聯係方式。
接到李承電話,屠新詩正在陪著媳婦孩子吃飯,愣了愣。
他早就知道隔壁州有一位華裔富豪,很年輕,丹佛華裔圈中一直傳說,對方是某個家族的二代,生意做得很大,但一直神出鬼沒,不願意和老鄉打交道。
他怎麼給自己打電話?
當對方三兩句聊完來意之後,他馬上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和正在吃晚飯的媳婦孩子招呼一聲後,立即穿衣出門。
丹佛華裔不算很多,因而沒有唐人街,但在萊克伍德有兩個毗鄰的社區華裔比較多,屠新詩就住在其中一個叫做“FishBowl(魚市)”的社區。
從萊克伍德到櫻桃山莊很有一段距離,那輛福特被他開的飛起,半個多小時抵達,可到了莊園門口,想起自己兩手空空不太合適,又花了五十美刀買了一瓶紅酒帶上。
屠新詩的賣相很好,四十歲左右,方麵大耳,個頭很高,一身西服筆挺,很有氣度。
李承迎出別墅,微笑著與他握握手,又用漢語簡單介紹了一下,免得對方搞錯對象。
“屠先生,我是李承。這裏是我女朋友的爺爺家,韓城人金博明,他是辛格爾頓競選班底顧問團負責人,就是他把你推薦給辛格爾頓先生。”
盡管有些驚詫於李承的年輕,他還是很平靜地握著李承的手抖了抖,微笑著對他點點頭,同時又對站在台階上的金博明點頭示意,說道,“對於你還有金老先生,我都可以表示,能接到這份邀請我很榮幸,我一定會為了亞裔的利益,盡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