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西澳鐵礦(1 / 2)

福臨門的菜肴很精致。

榮三很健談,口音中還帶有一絲京津混雜的味兒,不會說粵語,偶爾會蹦出幾個英文單詞。

三人邊吃邊聊,氣氛很不錯。

全程閑聊天,沒提一句正經事,弄得李承有點懵,難不成榮三找自己,真的隻是認識認識?

應該不可能,大家都不是閑人。

故此,他也不著急,陪著兩人扯著閑篇。

範鴻齡拿著毛巾沾沾嘴,笑著問道,“威爾斯,你對礦產資源行業,怎麼看?”

夾雜在許多閑話中,似乎很無意的一句話。

李承一開始也沒在意,隨口答道,“礦產資源本身就是財富,屬於傳統產業中的硬產業,前景自然好囉……”

他嗶嗶囉囉說了幾句行話,忽然,他意識到不對,對麵兩位聽眾,竟然放下筷子,一副認真傾聽的模樣。這種行話有必要值得這麼認真嗎?

李承馬上放下筷子,對榮三笑道,“榮生,該不是中信想要帶我發財吧?”

真要是投資礦產資源,李承還真的很有興趣。隻是,他有點疑惑,這麼好的投資項目,找誰合作不好?一定要送錢給自己?自己怕是還沒那麼重要吧?

榮三雙手交錯搓了搓,對李承笑笑,又對範鴻齡努努嘴示意他來說。

範鴻齡不僅有著相當活躍的投資頭腦,在處理業務時,靈活多變但又不失嚴謹,口才還很好,因此,非常受榮三的信任。今年搬到中信大廈後,他又升職了,現在擔任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

範鴻齡咳嗽一聲清清嗓子後才笑道,“李生,應該知道中信的大昌行吧?”

李承笑著點點頭。

大昌行當然知道,卻不是什麼好印象。

大昌行全名大昌貿易行,是1991年9月,中信泰富聯合塑料花、郭鶴年等人一起收購的恒昌貿易公司改組而成的商行,主要負責對國內輸出汽車零配件、鋼材以及各種機床等。

收購的時候,中信泰富隻占據百分之三十六的股份,但是,四個月之後,中信泰富又從塑料花和郭鶴年手中將剩餘的百分之六十四的股份,全部收購回來,變成中信泰富的全資子公司。

這不就變成塑料花和郭鶴年無償借款給中信泰富了麼?

外人不清楚其中內幕,但多少能猜到一些,無它,這兩位大佬看中的是中信和榮家背後的國內關係。由此一事也多少能反應出,中信泰富並非一個善良的合作夥伴。

範鴻齡雙手抬了抬,繼續說道,“大昌行最近幾年一直從事鋼材或者與鋼材相關的產業貿易,背靠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貿易渠道成熟,客戶關係也很到位,因此,我們認為大昌行加快發展步伐的時機到了。我們中信的事業拓展部拿出發展方案,準備往產業的上下遊延伸拓展。上遊即李生您說的鐵礦資源的開發與開采,下遊為鋼鐵冶煉與各種合金的深加工。”

李承端著茶杯,小口抿著,微笑著等他繼續說。

“為此,我們聯合中冶集團,派出專業團隊,考察了相關礦產資源出口國,例如印尼和澳大利亞,還有加拿大、蒙古等國,最後選中了澳洲……”

“等等!”李承這會兒舉手打斷地方的話,問道,“大昌行的第一合作夥伴,也就是中冶集團,已經談好了嗎?”

此時的李承,大概猜到他們要幹什麼,如果是的話,他很清楚這個項目未來發展。

不出意外,應該是那個號稱“國內對外投資史上最坑的項目”——昆士蘭磁鐵礦!

昆士蘭磁鐵礦的開發權屬於澳洲富翁克萊夫·帕爾默,這人以四億五千萬美金的價格,將這片初步探測儲量為四十五億噸的高品位磁鐵礦的二十年開采權,賣給中信泰富。

似乎看起來很美好。

可是,項目推進過程中,首先中冶集團出問題,其施工設計屢屢被澳洲政府打回,他們根本就不了解澳洲在鐵礦開采方麵的嚴苛要求;

等到磕磕絆絆完成施工設計,中冶集團的工程隊又被拒絕入境,理由是必須使用百分之九十五的澳洲本地工人,這是硬指標,雙方又是耗時許久的談判;

中信泰富和中冶集團的人最終被迫同意使用當地人,可澳洲本地人的工作尿性,根本滿足不了工程進度需求,最終工程建設進度一拖再拖,原計劃兩年投產的項目,拖了五年多時間,這種事情有沒有見過?

工程的延期必然導致預定預算的增加,原計劃三十六億美元的建設項目,最終總投資超過壹佰貳拾億美金!

中信泰富的那點盈利,直接被這個項目耗幹,也導致榮三不得不做起對衝澳元的外幣投資,可是,時運不濟,澳元大跌,中信泰富又賠了四十多個億美金!

這次,直接弄得榮三不得不引咎辭職!

事情還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