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搖了搖頭,一向聽從皇上之言的純皇貴妃這一回堅持不肯妥協,“女兒大婚就這一回,妾身必須親眼觀禮,送她出宮。也不枉生養她一場。妾身能撐住,求皇上體恤,讓妾身去罷!”
為人父母者,都想目睹子女幸福的模樣,乾隆又怎會不體諒她的心情?無奈之下隻好應了她的請求,準她坐輦相送。
婚後的兩人搬進了乾隆特地為女兒建造的公主府,女兒嫁人沒出家門,兒子娶妻倒是搬出去住,瑜真隻覺好笑,但也隻能遵從皇命。
終於嫁給心儀之人的四公主如願以償,但她總覺得福隆安似是有心事一般,時常心不在焉,問他他隻會說是才成親,一個人過慣了,有些不習慣兩個人的生活,且公主府四處都有嬤嬤丫鬟們盯著,他一見著四公主就得行禮,十分繁瑣,令他不快。
四公主可以理解他的心情,明白男人都好麵子,尤其是福隆安這種性子強勢的男子,總在一個女人麵前放低姿態他定然覺著不痛快,她也不想要求他對著她行禮,奈何嬤嬤們看得嚴,總會在旁提醒,他難免覺得有壓力。
思來想去,四公主主動提出要回富察府去住。福隆安聞言甚感驚訝,“皇上才為你建了公主府,你為何要去我家?”
他對兩地的稱呼明顯不一樣,更加堅定了四公主要隨他回去的心,“這偌大的公主府雖然輝煌,卻十分無趣,也沒什麼人,想來富察府中更熱鬧,我自小待在宮中,見慣冷情人,十分向往溫暖的家的感覺,你就帶我回富察府住些日子罷!皇阿瑪若是問起來,你就說是我的主意!”
嬤嬤們凶悍,不近人情,這公主倒是平易近人,福隆安亦不喜住在此地,如今公主有求,他正好借機搬回家住,樂得輕鬆自在。公主要回家,瑜真歡迎之至,忙讓人為其收拾屋子,迎接他們夫妻二人。
然而好景不長,兩人才成親十日,已了心願的純皇貴妃再也支撐不住,就此薨逝。
聞聽噩耗的四公主哭成了淚人,匆匆入宮,身為女婿的福隆安自當陪伴左右,張羅皇貴妃的喪儀。
原先的瑜真懷有身孕時可以不入宮,如今她身子清淨,又是親家母的喪事,沒理由不來,福康安又纏她纏得緊,她隻好帶著小兒子一道入宮來。
這幾年她甚少入宮,福康安也幾乎沒來過,偶爾過來也隻是隨著他阿瑪去拜見太後。這回入宮,算是皇上頭一回瞧清楚這個六歲的小侄子,隻一眼,他便陷入了回憶,隻因這孩子像極了他那福薄的端慧太子永璉。
永璉八歲病逝,乾隆對兒子的印象便永遠的停留在那一年,而六歲的福康安和永璉太過相似,乾隆一瞧見他便覺永璉還在活著一般!
瑜真怎麼也沒想到,無意的一個舉動,竟會令皇上痛哭失聲,堂堂一國之君,最在乎威嚴,連傅恒也甚少見到皇上這般不顧形象的模樣,忙上前安撫,命人將福康安抱走,
皇上卻是不許,堅持要他留下,像是撿到了寶貝一般,說是想一直看著他,渾忘了君威,慈愛的牽起這雙小手,一向喜歡黏著母親的福康安居然也沒有抗拒他,更不怕他,隻因他沒怎麼見過皇帝,尚不知曉皇帝意味著什麼,在他看來,這位伯伯慈眉善目,十分和藹,他喜歡聽他說話。
傅恒早知這兩個孩子容貌肖似,是以一直不敢帶小兒子入宮,就是不希望勾起皇上的傷心事,如今看來,他的擔憂似乎是多餘的,皇上倒也沒有太難過,反而逗弄康兒,令他懸著的心暫安。
看到這一幕的瑜真卻是隱隱不安,原本自家孩子討皇上喜歡這是好事,可她卻提心吊膽,總感覺有什麼事要發生。
事實證明,傅恒的心寬得太早,乾隆在看到福康安之後,便不願再放這個孩子回家,一心想將他留在自己身邊,以慰思子之情,直接跟傅恒說,孩子已然六歲,該上學堂,要把福康安留在宮中親自教導。
傅恒雖然不舍得,但皇上隆恩,他不能拒絕,隻得回去跟瑜真說明此事,瑜真當時就不樂意,“福隆安便是自小在宮中伴讀,我都沒機會教條,怎的康兒也要送入宮去?還不是讓上書房的師傅教,而是由皇上親自教導,這待遇連阿哥們都沒有,我真怕康兒成為旁人的眼中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