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生前總想讓瑜真來繼承主母之位,掌管這一大家子,可她終究是長輩,說什麼旁人都會給麵子,瑜真和她們平輩,她們自是不服氣,且瑜真也不稀罕管那麼多家業,出力不討好,還得整日麵對三夫人與五夫人,倒給自個兒找不痛快,何苦來哉?
早在十二年前,傅恒被封為忠勇公之際,皇上已為他修建府邸於皇城內的東安,門處,能將府邸建於皇城內的人少之又少,這本該是榮耀之事,奈何太夫人不舍得兒子離她太遠,是以這麼多年來,傅恒一家人一直都住在老宅,如今太夫人已然不在,傅恒便和瑜真商議,打算搬至忠勇公府,將祖宅給他們。
瑜真沒意見,但那個家誰做主母是個麻煩事,“大嫂適合當家,但她為人苛刻,隻怕府中下人不會有好日子過,二嫂身子弱,也不願去爭,三嫂與五嫂當家我們都不放心,八嫂我最鍾意,就怕她們嫌她是老小,皆不服氣。“
“你要是當家,肯定沒人敢反對。”畢竟瑜真是太夫人屬意的人選,又雷厲風行,處事得當,她做主母最合適不過,“但你沒興致,我也不想讓你勞累,咱們一家子還是搬至忠勇公府更自在,不必管他們那些閑事,剩下的讓她們自己商議,要吵要打皆隨她們。”
母親不在,兄弟不在,傅恒對那個家已然沒什麼留戀,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真。
吉日已選,半月後,傅恒一家子搬往新府邸,忠勇公府與四公主府相鄰,四公主便借故要搬回公主府去住,福隆安不願被父母管製,也同意搬出,福靈安與郡主則同父母一道住在忠勇公府。
孩子們對這個新家十分好奇,這對龍鳳胎,女兒是瑜真定名,喚作晴顏,兒子則是傅恒定名為福長安。
整個忠勇公府占地七十餘畝,家宅豐豪,傅恒得閑時便開始規劃,和瑜真一起重新布置,打造自己鍾意的家園,逢年過節時,乾隆也會準許福康安出宮回家陪陪家人,日子過得平靜而溫馨。
轉眼間已過去四年,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帝開始了第四次南巡的行程,身為禦前侍衛的福隆安自是伴駕隨行,然而四月時,福隆安竟然獨自返京,並未與聖駕一道,見兒子來請安,瑜真心生不安,還以為他衝撞了皇帝被遣返回京,豈料他竟道:
“被遣返的不是孩兒,而是皇後娘娘!她在南巡途中與皇上起了爭執,竟然當眾斷發,皇上說她瘋了,特命孩兒秘密將其遣送回京。”
皇後斷發,這可是滑天下之大稽!“怎會這麼嚴重?”問及因由,福隆安搖頭表示並不清楚,“皇上並未明言,當時也隻有幾個妃子在場,具體情形無人敢傳,隻能等皇上回來再說。”
然而乾隆歸京之後,竟將皇後的寶冊收回,甚至裁減她宮內的下人,最後隻剩兩個宮女在伺候,按照清宮的慣例,隻有答應身邊配的是兩名宮女,皇上雖未降她的位分,卻已是這般待遇,堂堂皇後竟然淪落至此,皇上又始終不肯給個說法,隻道她德行有失,已然瘋魔。
眾人不禁猜測,帝後為何會突然反目?有人說是因為皇上寵愛令貴妃,還想將其晉封為皇貴妃,才會惹皇後嫉妒,因著當年董鄂妃被封為皇貴妃,順治帝為她屢次做出出格之事,貽笑大方,自此後,清宮中便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皇後健在時,宮中一般不設立皇貴妃,除非是有資曆的貴妃患重病之際才會破例封為皇貴妃,不過是個安慰罷了!而令貴妃身子康健,又為皇上誕下四個孩子,頗得盛寵,皇上在此時晉封,無疑於讓皇後感到沒麵子,才會跟皇上鬧騰。
還有一種猜測,說是皇上生性風流愛美人,到得江南自然少不了招蜂引蝶,看上了哪個姑娘想帶入宮中被皇後攔阻,皇上惱羞成怒才會將其遣返回京,
民間流傳著各種情形的猜測,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真正的原因連傅恒也不曉得,想來此事關乎皇上的尊嚴,是以乾隆未曾主動與傅恒提及,傅恒身為臣子也不該過問後宮之事,倘若皇上要廢後,他會依照禮法提議,但皇上似乎並沒有這個打算,那便隻是人家的家事。
五月初十,令貴妃被正式晉封為令皇貴妃,攝六宮事。五月十四日,乾隆命人收繳皇後曆次冊寶夾紙,偏居冷宮,就此不聞不問。
宮中向來多是非,人情涼薄,瑜真聽著旁人的轉述,除了感歎也並不能如何,畢竟她與皇後沒什麼交情,除非瑢真被打入冷宮,否則她沒什麼可難過的,隻慶幸自己陰差陽錯的嫁了個好夫君,才得這安穩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