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發榜的喜悅還沒散去。遼東方麵傳來急報,皇太極方麵有大量兵馬調動,似乎針對遼東有大的軍事動作。此外皇太極還召集歸順後金的蒙古各部人馬,協同作戰。種種一切顯示皇太極正醞釀著發動大規模戰爭。
禦書房內,崇禎召集了,英王朱由思、首輔溫體仁、兵部尚書張鳳翼三人,共同議事。此外還有一個人正在趕來路上,剛剛回京的他又馬不停蹄進宮麵聖。
一群人正圍在崇禎自己親自設計,命人打造的沙盤。沙盤的背後是崇禎按照經緯線手繪的中國地圖。這地圖,前世是理科尖子生的崇禎畫的非常標準,他試圖跟這些老臣解釋經緯線的含義,發現是徒勞。連現代的老人都很少有人能看懂經緯線,何況明末的老古董們呢?
但是當朱由思進入禦書房的時候,他第一眼就看到了,驚呼崇禎畫的標準,崇禎見了是相當高興。崇禎定製沙盤的樣子也頗為現代化,剛開始溫體仁等大臣還看不懂,久而久之相比經緯線還算看懂了。
剛剛彙集在一起的眾人,誰也沒有發話。大家都在等一個人,那就是從遼東趕來薊遼督師、東閣大學士、兵部左侍郎,年近花甲的孫承宗!孫老在朝中可以說是唯一集資曆、威望、成績、年紀,四高為一體的大臣。深受天啟、崇禎兩代皇帝信任與恩典。雖是兵部侍郎,但實則孫老才是兵部話語權最重的人,張鳳翼的兵部尚書也是孫承宗以身居前線,無法在朝參政為由讓的。
“皇上,孫大人已經到了。是否宣他覲見?”王承恩問。
“還問什麼,快點請孫老進來。”崇禎催促道。朱由思也十分激動,孫承宗算是他在這一段曆史當中,最為喜歡敬重的人物。
除卻孫承宗,還有就是盧象升、孫傳庭,出於避免擴大蝴蝶效應,導致曆史偏差。朱由思還沒有向崇禎推薦盧象升,作為統帥,需要給盧象升時間成長,免得偃苗助長。盧象升已經在崇禎四年九月末,擊退了流竄到京師南部、河南北部的流寇。但孫傳庭不行,朱由思記得他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賦閑的,必須提前把他用起來。後來,朱由思命錦衣衛一查,發現孫傳庭果然在賦閑。馬上在朝堂上力薦孫傳庭,稱其有大才,可為大用。
崇禎四年十一月,孫傳庭出任驗封郎中。崇禎五年正月,孫傳庭調任順天府府丞,任期不過四個月,便把順天府治理井井有條,崇禎大為嘉獎,也讚賞了英王朱由思舉薦之功。崇禎五年四月初,三邊總督洪承疇以軍務繁忙、沒有精力同時處理民政,提出不再身兼陝西巡撫之職。朝中也沒有大臣敢主動請纓接收陝西的爛攤子,朱由思雖有心毛遂自薦,但覺得自己閱曆尚且不足,還是沒有提起。
就在朝中人人尋求自保的時候,有一人站了出來,主動請纓任陝西巡撫,那就是孫傳庭。比真實的曆史早了整整五年。在英王朱由思建議下,崇禎罕見的撥發孫傳庭二十萬兩白銀,作其應變調度之用。
而自始自終,孫傳庭都沒有跟大力舉薦他的英王見麵。
朱由思還在尋找兩個人,明末李自成的謀士李岩和全能人才傅山。但仿佛曆史在跟他開玩笑,他似乎總跟這兩人躲著貓貓。他曾派人去山西找傅山,但那邊的人說,傅山雲遊四海去了。傅山還記得籍貫,而李岩,他隻知道個名字。其他這裏都先不多說了,繼續回到禦書房。
伴隨著遲鈍的腳步聲,孫老緩慢踏進了禦書房,對著崇禎施禮道:“老臣孫承宗參見皇上,皇上聖安。”
“孫閣老,不必多禮,椅子已經備下,快快入座。其他人也坐下吧”
眾人見到,紛紛施禮,孫承宗也一一回禮。孫承宗,這禦書房中還有一穿著親王服飾的青年,樣貌甚是不凡,他一眼料定,這就是傳說中的英王了。眾人坐畢,五人圍繞長方形的沙盤而坐,崇禎坐於上座,孫閣老與溫體仁於左,朱由思與張鳳翼於右。
“皇上,這位王爺,想必就是傳聞中才智過人,八步成詩的英王殿下吧。”孫承宗看著朱由思,露出長輩般關懷的笑容。
“孫閣老,正是,朕的同胞兄弟——朱由思。”崇禎笑著回答道。
“小王朱由思,久仰孫閣老大名,見過孫閣老。”朱由思,滿臉敬意,瞻仰著眼前這個明末的資曆最高之人。孫承宗長年操持國事,頭發已經全部花白,胡須已經垂胸好似銀河瀑布,兩眼雖不大,但仍炯炯有神,充滿著智慧的光芒。
“皇上,臣有一事之疑問,既然英王殿下是皇上的同胞兄弟,那這個思是哪個思啊。”孫承宗之前早就疑惑,據他得到的消息,這“思”字可不是跟天啟崇禎一樣的木字旁,況且作為天啟帝師,他不曾聽聞天啟除了崇禎外還有在世的兄弟。但他覺得這個朱由思來曆不簡單。
“孫閣老,這個問得好,由思的思字,是朕取的,是木字旁加一個思念的思,同思字。為了方便,平時念思寫思即可。”其實一開始,這名字是朱由思自己取的,崇禎也沒在意。二人都忘了,皇家取名有這樣的講究,後來朝堂上有大臣質疑,這才臨時這樣解釋,現在就保留了這個解釋,終於是把前期取名不當這個坑填上了,這樣天下人就少了一條懷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