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能默許吐火羅脫離大唐自治,都已經算是不想在他們身上多浪費時間了,但以烏滸河為界這事,卻不可能更改的。
大山大河為界,也是以其為險阻,也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當然,為了盡快達成協議,裴行儉最後也是把距離木鹿兩千多裏的波斯疾陵城給放棄了,這座城畢竟在錫斯坦盆地,隔著已經叛亂的吐火羅,能堅守到現在也不容易,早成了一座孤城。
此時放棄也屬無奈,不過既然吐火羅都放了,大食也牢牢控製著呼羅珊一線,那這座疾陵城就很雞肋,畢竟錫斯坦以及更南麵的卑路支山地的部落酋長們,都寧願在山裏過自己的部落生活,放放羊啥的就很滿足,不願意拜大唐做大哥,一座孤城也沒必要堅持。
不過大唐在放棄了疾陵城後,大食和吐火羅也同意疾陵城的唐軍和依附的波斯人等安全撤返到木鹿鎮去。
裴行儉還談了個交換條件,裏海南岸低地高地暫時做為一個緩衝區,大唐同意大食將這塊地區劃做他們的勢力範圍,但就跟吐火羅一樣,大唐和大食雙方,都不得派兵進駐。
至於雙方新劃界線以北的河中地區的粟特人,他們仍屬於大唐的羈縻都督府,如何處置他們,這屬於大唐的家務事,大食不得幹涉。
吐火羅和可薩代表,也都表態同意不幹涉河中粟特人的事務,換取大唐也不插手吐火羅和可薩這兩部的事務。
這個協議簽下,還是可以的。
起碼大唐等於不戰而收複了河中地區,把實際控製線往南推進了兩千裏,至於說吐火羅地區和波斯呼羅珊地區、錫斯坦地區等,反正之前也並沒有實際控製,所以也算不了什麼。
現在的邊界,對大唐還是比較有利的,比如東西兩條山脈天險之間的鐵門關,非常險要,由唐控製。
在烏滸河上遊的多個吐火羅小國,也都劃到了唐控一邊。
半個吐火羅沒了。
這也是裴行儉最後同意不再幹涉吐火羅的重要原因,反正一刀砍掉了吐火羅葉護國好大一塊肉,起碼也算斷其一臂了。
等到大唐徹底的剿滅了天山南北的西突厥諸部,然後再騰出手來全力的把河中粟特人收拾好後,到時有時間有精力了,再來收拾北邊的吐火羅部份。
到時收拾起來,大食人也沒理由幹涉,連吐火羅葉護都不能管,否則就是他們先撕破盟約協議,到時大唐自然可以名正言順的連南邊的吐火羅一起滅了,甚至是再次出兵呼羅珊,甚至一股腦的把裏海南岸低地占了。
如果他們坐看大唐把北吐火羅收拾了,那也不過是換成大唐主動撕毀協議幹南吐火羅而已,大食若幹涉,也不過是第二次唐食戰爭。
秦琅有句話不是說的很好嘛,協議簽來本就是用來撕毀的。
裴行儉對這話句是奉為真理的,盟約協議這東西,需要的時候就簽,不需要來就撕了當擦腚紙好了,最關鍵的還是看實力。
有實力你撕,沒實力,別人來撕。
協議已經由裴行儉草簽,大食呼羅珊總督也簽字了,現在就等雙方皇帝正式簽署生效。
“疾陵城的人馬,已經撤回了木鹿鎮,大宛軍鎮的秦樞帥也派兵進駐了鐵門關。”
“大食總督和吐火羅葉護,都把軍隊撤過了鐵門關,退到新界線以南。”
“蘇帥派兵進駐了怛羅斯城,石國國王、康國國王等昭武諸國國王,都派了王子前來洛陽請罪,並向我大唐西征唐軍送牛馬駱駝和糧草犒軍······”
“三十萬西征軍,部份正分批撤回關隴朔方等地,另外部份則調往天山金山諸地征剿西突厥叛亂諸部·····”
坐在簾後的秦太後對於萬裏之外的西域,很陌生,雖說做為秦琅與太平的女兒,她打小受到的教育跟一般的士族名門千金還是有些不同的,從小也學騎馬射箭,也讀書識字,甚至還跟著在長安、洛陽、呂宋多地生活,見識上遠超許多同齡女子,但說到底,仍然還是一個年輕的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