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全村騙貸(2 / 3)

出機場後,幾人坐上閩省分公司派來接他們的汽車,直奔目的地而去。

與他同行的還有六名組員,都是有經偵、刑偵類辦案經驗的前公檢法人員。

惠農貸此次前往閩省進行調查,就由他擔任的調查小組組長。

李韶華三十來歲,法律專業畢業,從事公司反腐監察工作多年。

……

恐怕隻有等監察部過去進行調查後,才能弄清楚真實況了。

背後究竟是人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張益達搓了搓臉龐,這特麼就沒道理了啊!

包不凡零零總總,把況都敘述了一遍。

另外,五戶聯保模式也是執行了的。當時閩省分公司還派出了調研員對大棚蔬菜項目進行了調研……”

這些村民的數據也是過了風控係統的,都是白戶,征信和大數據沒有問題。

包不凡砸吧砸吧嘴巴,開口說道:“錢是去年借出的,借款用途是搞大棚蔬菜。

當務之急,還是得弄清楚原委。哪裏有漏洞,就立刻補上,免得重蹈覆轍。

這是張益達所不能接受的,也違背了惠農貸的公益貸款初衷。

而壞賬提高,也就隻有反著來了,提高借款利率,用收入來進行衝抵。

隻要是壞賬率控製得好,將來張益達還有想法進一步下調借款利率的。

到時候,惠農貸模式也可以直接宣告失敗了。

利潤本來就薄,多發生幾起這種騙貸事件,惠農貸好不容易搭建起的商業模式就會被立刻推倒。

惠農貸給予農民低息借款,農民也履約按時還款,中間產生的微薄利潤,剛好維持公司發展和運營。

錢是不多,但動搖的是惠農貸的根基。

沉思了一會兒,張益達決定得親自跟一跟這事。

“老包,風控部門那邊怎麼說?”

當務之急,是想辦法把這1300萬逾期貸款給要回來,盡量挽回損失。

包不凡驅散腦中的念頭,現在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

如果人均能夠達到四百萬、五百萬,甚至更高,惠農貸也就有望盈利了。

2000個人,去年發放了60億元貸款,人均300萬。

惠農貸2500名員工,基層信貸員占據了80%。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現有人員規模上,提高產出。

而降低壞賬率,成了惠農貸的最優選擇。

資金成本也很難再壓縮了,再壓縮就是銀行做慈善了。

公司運營和研發費用,也不是大頭,每年三四千萬的開支必不可少。

人員薪酬不能削減,本來農村工作就夠艱苦了,錢還不給夠,誰認真工作呢?

所以惠農貸要運營得更好,更穩健,還是不能一直依靠股東輸血,必須產生自我造血功能。

但一直這麼虧損下去,自有資金被消耗,又會造成資金成本上升,從而加大虧損額。

虧損數字相比上一輪10億元的股權融資額,數額並不大。

惠農貸去年淨虧損四千萬左右!

光資金成本就支出了1.5億,再算上5000來萬的壞賬計提和近2億的人員薪酬、公司研發、運營費用。

其他75%資金,約30億來源於各大銀行和發行BS債券,融資成本約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