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怎麼想起搞這玩意兒了?”
        “是啊,勞民傷財啊!”
        其實這個詞對於許多人來說,是既陌生又不陌生,怎麼說,大明其實對閱兵這東西還真是挺重視的。
        永樂年間就曾搞過一次規模浩大的大閱兵,每當想起這回事,崇禎皇帝就羨慕不已。
        據說閱兵結束後,朱棣在土木堡的行營接見了各國使節,帖木兒國使臣帶頭下跪磕頭,“叩首觸地”,全然不顧“我國無此風俗”。
        帖木兒使臣更奉承說,這次帖木兒進獻的名馬,正是當年帖木兒國王的父親生前南征北戰專用的“禦用坐騎”,贈送給大明皇帝,也是為了表達“最崇高敬意”。
        其實崇禎一直都懷疑這廝之前那副不怕死的模樣是裝出來的,就為了給之後的拍馬屁增強效果,事後的結果很顯然,這頓馬屁很成功。
        那次“觀閱”的各國使節來自二十七個國家,大明軍威之盛在各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單是帖木兒帝國,終明一世向中國派遣使節的次數就有60多次。
        除此之外,中亞、西亞國家與大明的友好關係一直綿延到現在,沒錯,就是現在。
        朱棣這廝托老爹和朱允炆的福,裝逼裝到全世界去了,那可真是最高境界,羨慕不來。
        朱重八也曾經規定,每年年終各地衛所軍士都要考閱一次,每隔三年,又要大閱一次。
        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執行起來就不一樣了,洪武和永樂朝的時候,各地衛所軍士尚且還能整個歪歪斜斜的“閱兵”應付應付。
        到現在崇禎十八年,是壓根連應付都懶得應付,京軍這邊兒不知道多久沒閱過兵了也沒人管,地方上誰還鳥這麼個沒事找抽的政策。
        作為一名穿越者,崇禎皇帝在後世就知道那些鍵盤俠的厲害,現在這種時候,東林大佬們卻又不知比前世那些高了多少個檔次。
        春節過去的很輕鬆,崇禎皇帝沒想搞什麼事兒,東林黨們也樂得清淨,算是雙方休戰了幾天。
        崇禎十七年三月一日的時候,傳來那個消息可是讓滿朝文武議論紛紛,掀起了驚濤駭浪,崇禎要閱兵,而且是要大閱!
        一時間,什麼“與民爭利”、“勞民傷財”這種屁話又是鬧得滿城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