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3 / 3)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朝堂上的大佬們深諳進退之道,這種大事自己壓根就不會出聲,都是叫底下那些好忽悠的門生去喊。

        京城這個地界早就叫廠衛控製住,抓進去幾個就消停了,京畿一帶也差不多,沒什麼大變化,可江南傳來的消息卻實實在在的讓崇禎皇帝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當然,和朝廷不對付的還是那個複社。

        前段時間,南京吏部尚書馬士英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來就把複社重要成員,號稱雲間大才子的宋征輿給抓進去搞死了。

        加之候方域這個慫蛋背叛複社,江南才子們憋著一口氣處理好自家之事的時候,也是在等待著能說話的機會。

        所幸,崇禎這個昏君把機會送上門來了,要搞閱兵?還得問問天下的士子們答不答應!

        朝廷一直都在走抑武重文的路線,崇禎十七年那一整年卻徹底翻了過來。

        崇禎皇帝對士子和朝廷重臣的態度與之前截然相反,就好像殺豬一般,聽說廠衛在京師甚至又毀了幾個東林書院,那可是天下文人士子的搖籃,委實讓複社才子們氣的不輕。

        這還不止,那昏君又搞了什麼忠烈祠把武夫地位抬高,開始將那些崇禎初年革職的閹黨召回重新任用。

        士子們養尊處優慣了,狗眼看人低的伎倆也用熟悉了,看著那些粗鄙武夫在戰場上隨便殺幾個人就能輕而易舉的爬到自己頭上,又哪裏受得了這個啞巴虧。

        這一次閱兵的消息傳出來,複社裏麵就坐不住了。

        根據崇禎皇帝得到的消息來看,這次複社也學聰明了,輕易不再搞什麼死諫遊行的把戲,一個叫張采的人在錢謙益的授意下,寫了一本所謂的《昏君本紀》。

        在《昏君本紀》一書的扉頁,張采也別指明,崇禎皇帝在前十六年其實是在佯裝聖明,不過那個時候,崇禎心中尚有一絲光明。

        但是從崇禎十七年開始,眼見大明將亡,崇禎皇帝便是精神失常,徹底暴露了自己昏君本性。

        接下來的內容更是字字誅心,張采在《昏君本紀》一書中詳細列述了崇禎十七年以來,崇禎皇帝的種種昏聵之舉,還有上天與之對應的亡國之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