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召南(1 / 2)

戊辰年五月二十二,望安橋下。

劉老伯擔著兩個空水桶從城東杏花裏出來,前兩日的那場雨來的快去的也快,陳阿婆家的那半畝穀子還沒喝飽水雨就停了。劉伯趁著今兒個收攤早,從家裏擔了兩個水桶來給那半畝穀子澆水。

他剛從杏花裏出來,遠遠地便瞧見望安橋下立著位錦衫公子牽著一匹高頭駿馬。待到走近了一看,原來是那日城東酒館的貴人。

“貴人這幾日在浮西城可好啊?”

蕭承聞聲回過頭來,一時沒記起是誰,隻覺得麵善,便笑著衝他點零頭:“老人家好。”

劉伯將扁擔從肩上卸下放到地上,有些猶豫地走到他跟前兒:“聽貴人是從豐陽城來的,有件事想向公子打聽打聽。”

“老人家但無妨。”

“貴人可認得豐陽雲台的通修法師?三年前他雲遊的時候來過浮西城,陳阿婆家的慶和跟著他一同去了豐陽,之後便沒了音信兒……”

蕭承一怔,正欲開口就聽到了一串銅鈴聲。一輛馬車從他們麵前駛過又停在了前麵,從馬車上跳下來一個緗色衣衫的姑娘,遠遠地衝蕭承揮了揮手,正是昨日去羅生堂給他的姑娘。

“不曾認得。”蕭承有些歉意地道,“未能幫上老先生的忙……”

那姑娘見蕭承還立在原地,以為他沒看到,就匆匆朝他這邊跑了過來。

劉老伯見那姑娘往這邊跑,就知道是來找蕭承的,也不好再打擾,便連忙向蕭承告別,“哪裏的話,既然貴熱的人已經到了,老叟就不打擾了。”

“老人家慢走。”

“出什麼事了嗎?”姑娘跑過來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沒事,問路的。”蕭承轉過身隨意答道。

她不甚在意地點零頭,目光從離開的老人家身上收回,看到蕭承身旁的白馬雙眸一亮:“哇!哪兒得的這麼漂亮的千裏駒啊?”

“拂曉在東市馬行買的。”

“東市何時有這麼好的馬了。”

身後再次響起銅鈴聲,沒有人趕車,馬車卻穩穩地停在了他們麵前。

“珩先生……”她衝著車廂開口道。

“昨日讓歸遠給你買了。”車廂一側的幕簾被掀起一角,濃重的藥香味和熱氣撲麵而來,“等他回來我們就啟程,蕭公子莫急。”

蕭承衝他點零頭,幕簾隨即又被那姑娘放下:“外麵冷,簾布快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