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身份(1 / 2)

長安,魯王府,梅香院。

梅香院因為種滿梅花而得名,葛先生愛它的清雅,就放棄了包管家安排的院子搬到這裏來住。

以往,這個時候葛先生已經熄燈睡下了,今天卻燈火通明。

“可治啊,俊山是你的師兄,都怪我當初太倔強,沒有找到你的師兄,才讓他英年早逝,如今他唯一的血脈有困難,為師就舍下這張老臉求你幫忙。”

張可治急忙說:“老師說的是哪裏話?老師有吩咐盡管說,學生可當不得恩師這個求字。我與陸師兄師出一門,他的孫女就是我的孫女,這個忙我一定幫,回去我叫去召集師兄弟們。”

葛先生望著緊閉的門窗,問道:“可治,你說我是不是錯了?”

以前他時時告誡學生們不許拉幫結派,所以他的這些徒子徒孫們雖然都知道彼此,但從來沒有深交過,這也是陸俊山消失後,也沒多少人在意的原因。而現在又為了雀兒將學生們召集起來,好處是可以守望相助,但也有可能形成幫派,令皇帝忌憚。

“老師,君心難測,我們隻做好自己,就問心無愧了。”

葛先生細細琢磨了他這句話,半晌,笑了:“還是你想的明白,是我畏首畏尾了。行了,事情就是如此,你去辦吧。”

離了魯王府,張可治並沒有直接回府,而是吩咐了隨從幾句,自己先去了長安城內有名的妓院。

剛坐定不到片刻,包廂的門就被推開了。

“師兄,你找我有事?”

來人正是行人令王若東。

“師弟來了?快坐下,不是我找你有事,是老師有事?”

“老師來長安了?”王若東驚訝地問,他這個老師向來行蹤不定,怎麼到了長安他卻不知道。

“老師是跟隨著陛下來長安的,你且等會兒,還有師兄弟要來。”

又等了半個時辰的功夫,人基本來齊了,張可治才說正事:“老師有一個情同父子的學生,名叫陸俊山,是我們的師兄,在城外的一個書院做山長,後來出了一些事情,一家子都沒了,隻剩下個小孫女在世。後來老師在齊州魯王府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孩子,將她當做親曾孫女一樣疼愛。可是這孩子命苦,因著沒有娘家人,所以她的婚事受到別人的阻攔,老師找到我,讓我召集各位師兄弟們,都幫幫這個孩子。”

王若東是個急性子,率先說道:“既然是老師的曾孫女,我們是一定要幫的,師兄你說是哪家,我們去給孩子撐腰。”

張可治抬頭環視了一眼眾人,平靜地說:“這個孩子就是陛下要娶的尚書院女官陸綏。”

他的一番話好像往平靜的水麵投入了一塊巨大的石頭,引起一片驚濤駭浪,張可治清晰地聽到了王若東的抽氣聲。

“師兄說的是真的?”一個人問。

“是老師親口告訴我的。”這就是確鑿無疑了。

而有些人已經低下頭思考了。

張可治也不為難大家,繼續說道:“我知道各位都有自己的事業和打算,老師也說了,有心幫忙就幫一把,不想幫忙老師也不責怪大家,隻是還望各位師兄弟看在師出同門的情分上,保密一二。”

葛先生跟他說這事的時候,也考慮到了各自的心思。說實話,能被請來商議大事的,雖然沒有張可治的官位高,但都不是泛泛之輩,年齡也不會小了,最年輕的也在不惑之年,師門的恩情差不多都已經很淡了。

“師兄說的哪裏話,老師從沒有麻煩過我們,不過是為那孩子說幾句話,這個膽量我還是有的,算我一個!”王若東說。

隨後,也有幾位大人表示可以幫忙,隻有二三個說想回去考慮考慮,這幾個人如今正依附著謝家做事。

張可治客客氣氣地將他們送走。

而這幾個人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一再表示不會出去泄密。

剩下的幾人念書時就與葛先生感情較好,這些年也一直有著聯係,所以對於老師的吩咐義不容辭。

事情說起來也簡單,葛先生自己不方便上朝說明雀兒的身份,隻好由他們幾個同門來證明雀兒是葛先生徒孫一事。

如此這般商議一番,達成了同意的口徑,各自裹緊大氅急匆匆各回各家了。

隻有王若東有些不滿,扯著張可治的袖子說:“為什麼老師找你而不是找我,老師他太偏心了!不行,你要帶我去拜見老師!”

張可治收回自己的袖子,笑道:“隻要你把事情做漂亮了,老師肯定會賞你糖吃。”

王若東老臉一紅,他讀書的時候定性不佳,又嗜甜如命,老師就拿糖誘惑著他,背一篇文章給一顆糖吃,做一篇策論就賞一道甜口的菜吃。這都是陳年往事了,孫子都有了還被人翻出來,真是沒臉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