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節(1 / 2)

春節的氣息到處蕩漾出來,夜晚的大街上,仍然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一片繁榮。

秦書凱站在窗前,看看空,星星都睡了,不知道躲進那塊雲層後麵,沒有一絲的光。刮起的風,發出嗚嗚的聲音。路燈在風的催眠下,打了瞌睡,發出微弱的紅光,隻有那日進鬥金的出租車按著喇叭拉著客人到處飛快的跑。

看著外麵的萬家燈火,秦書凱想,到從今開始,自己就是高新技術處的處長,將帶領一班人為高新技術處的工作,特別是高新技術園區項目爭取全力以赴,對於項目爭取,已經做過一段時間調查的秦書凱,知道那是簡單而又複雜的事

簡單,那是因為這不過是一個項目的爭取,每年發改委向上爭取的項目數以百計,資金近十億,都沒有任何困難,這一個項目爭取能有什麼問題。

複雜,那是因為項目關係到全市產業改造升級。還有,就是項目爭取過程中涉及到很多的部門,每個部門都有每個部門的打算,如何整合到一起,如何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才是關鍵,否則,隻能是一盤揉不到一起的散沙。

來高新技術處之前,他已經對這個項目的第一次申報過程也進行了仔細的調研,回來後,秦書凱更堅定自己當初考察時的想法,如牛洲市一樣分割責任,成立幾個專業領導組,每個組負責自己範圍的事,出了什麼問題都是由專業組負責,而發改委隻是綜合組,牽頭彙總負責項目的最後申報,過程由部門具體負責。

這樣做的好處,牛州市發展改革委員會的同誌介紹,每個部門都是一個專業組,就是給每個單位的處室長提供了一次提拔的機會,項目爭取下來了,這些處長能不能提拔那是發展改革委員會無法決定的,關鍵還是要看處長本單位的意見,如果本單位想提拔,那麼他們自己就會以這個通知上這位同誌擔任專業組組長的名義向市委爭取,白了發展改革委員會隻是提供了一個可能的機會。

這樣做,那些處長們的積極性肯定會調動起來,對自己負責的事,肯定全力以赴,機會來了沒有人會放棄。

按照這種思路,綜合組的組長當然就是高新技術處的處長秦書凱,按照順序後麵就是伍超、劉守則等人,原來作為後勤保障希望借此能得到一點好處的發展改革委員會的辦公室的班有誌等人就不能列入綜合組行列。

對此,秦書凱也考慮了很多,他想著,這樣做是不是忽視了單位一部分的利益,後來從整個項目的考慮,幾個人的利益與全市400萬人民的利益比起來,和全市工業發展比起來,根本是無足輕重。

工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火車頭,而高新技術又是這個火車頭的關鍵。普安市作為江南省的一個地級市,工業基礎比較薄弱,要想在未來幾年完成規劃提出的目標,要想讓富士康等這些一步登的大項目落戶,沒有先進的載體,那是不可能的。

市政府建立高新技術園區,目的很明顯,那就是要吸引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落實,建立台資集聚新高地,打造浙商投資最佳城市,這樣才能拉動全市工業飛快發展。

文件擬好後,秦書凱又與科技局的王麗倩、經貿委的馬龍等人進行了溝通,最近想成立高新技術園區申報專業領導組,把高新技術園區項目任務進行分割的想法。他們都很支持,早就該這樣了,這樣自己的部門也就知道該做什麼主動做什麼,而不是被動的安排做什麼,根本沒有主動性發揮的餘地,導致項目爭取的總量都在發展改革委員會幾個人的控製下,而不是發揮所有涉及部門的優勢,盡量擴大爭取更多資金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