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妃暄長大了(1 / 2)

隋朝之前的選官製度叫九品中正製。

魏國陳群所創,沿用到隋朝時已曆經00年。

由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九品中正製是察舉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員負責。

製定者的初衷也是推舉品學兼優的學子出仕,無奈之後被歪曲了本意,變成了隻以品級為重。而定品全由中正官把持,自然將貴宦親信排在前麵。

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從民間取材,還讓士族得以把持朝政任意安插親族。

隋煬帝在位時不顧門閥世家的極力反對,大力推行更為先進的進士科製度,在莫樓的影響下。更是將後世的科舉製度提前完善。

從縣試到殿試一應俱全、層層篩查,優勝劣汰,能者居上。下寒門無不稱幸。

原有的士族卻極為不悅:好好的蛋糕大家分著吃,吃了將近00年,就你隋煬帝能,硬要分出一大塊給寒門學子。

還想征調我們的人修運河,征高麗。

不弄死你。

自然,各大門閥世家明裏暗裏使盡了絆子,唯恐下不亂。

……

莫樓早早來到洛陽,先和魯妙子接上了頭,又在名都周邊盤桓數日,覽盡了古城風物,洛水河邊賦詩一首。

最後,在皇城邊上租了一處安靜的宅子,美美的睡上了一覺。

儼然一副當年高考前的樣子。

次日清晨,剛破曉。

伴隨著幾聲清脆的雞鳴,紫微宮應門前陸陸續續多了許多人,看裝扮都是此次殿試的考生。

殿試曆時一,拂曉入場,日暮交卷。

作為科舉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場,流程之繁複自無需贅述。

莫樓還是第一次真正走入皇宮,一路上免不了左顧右盼,待走到目的地時,發現烏泱泱的考生幾乎已在殿外排滿。

他的到來,讓本來十分緊張沉悶的場麵頓時喧嘩起來。

“他就是宇文拓?”

“正是那個連奪魁首的宇文拓。”

“聽現在黑市開了賭局,賭他能否連中三元。”

“不可能,河南鄭石如,青州孫伏伽才是此次狀元的熱門人選。”

“鄭石如?那在詩才上被莫樓碾壓的河南狂士?嗬嗬。”

“呸,什麼狂士。不別的,那《將進酒》、《千秋歲》、《把酒問月》等,那個不是流傳千古之作!鄭石如,他也配和莫樓相提並論?”

“哎,可惜妒英才,被寧前輩……若他能來參加科舉,自然沒我等什麼事兒了。”

“最可惜是我們再等不到他的新作了。”

“哎。”

……

這些人雖然刻意壓低了聲音,但一切都逃不過莫樓的耳朵。饒是他心智過人,此時也忍不住有些不好意思。

自己在文人之中有這麼高的人氣麼?

“肅靜——”

一名宦官從宮內走出,扯著公鴨嗓子喊道:“時辰到,貢生入場!”

殿試的地點,選在含元殿。

待考生各自落座後不久,宦官高呼“殿試開始!”,便有下人發下考卷。

莫樓隨手將試題拆封,目光投上去。

一共兩題。

第一題沒什麼特色,是取自易經中的經典——“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種題目,太好切入了。

有意思的是第二道題目,這道題題幹很長,但意思卻很明確:請論證聖上經略西域與征討高麗的重大意義。

你子自己撞上來的,可別怪我。

莫樓心中一笑,提筆蘸墨,下筆如神。

若有外人看見他此時的表現,必定會滿臉震驚。隻因他寫起字來不隻是快,還左右開弓,同時做兩道題目。

第二題開篇就是判詞一首,如下:

“君夢江南好,征遼亦可為。”

“徒言樹桃李,寒門飲糟糠。”

“廟堂豺狼笑,四海多悲聲。”

“歲在千秋功,何言秦早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