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新臨高(1 / 2)

這些人基本都是劉希森三人剛到明朝時收留的流民,以及原來嶽各莊的佃農,經過一年多的熏陶和教育,這些人完全得到了劉希森等人的真傳,可以獨當一麵了。

當然蘇錦瑟、李曉梅、李香蘭、吳運喜這些女同誌擔任一局之局長,則完全是周曼如的功勞。

為了提高婦女同誌的地位,周曼如力挺她們出來做事,為此還帶上了李飛的未婚妻蘇錦瑟,而李飛和劉希森也樂於見到解放婦女同誌的勞動力,於是非常愉快的就答應了。

當然臨高的百姓更沒有人反對了,這裏本來人力資源就有限,婦女都是要出來幹活的,而且封建禮教勢力也不強大,盡管有幾個士紳說牢騷怪話,但卻沒人敢當麵反對。

而各個鄉鎮的鄉鎮長則仍然由原來的裏長擔任,但是改為縣裏重新任命並按月發工資,納入公務人員序列管理。

當然了,臨高縣原來的那套明朝的班子依然還在,吳亞等朝廷官員仍然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但就是事情越來越少了。

而原來的縣衙小吏和幫閑,根據日常表現和自信甄別,陸續到吸引到了臨高縣政府的體製之內。

這些吏員全部納入政府公務人員序列,按月發工資,再也不許他們收受賄賂。

劉希森三人如此改革,當然激起了吳亞等人的反感,但是在給了一定好處,並將他們納入縣政府集體決策層之後,這些人也就消停了。

雖然吳亞這些人撈到了一個副縣長的職務,但隻有參政議政的權利,並沒有分管具體事務,不過他們卻沒有反對。

因為原來的臨高縣也是這樣,根本就是縣太爺說了算,他們連個建議權都沒有,現在允許他們參加縣政府會議,參與管理全縣的事務,他們還是很高興的。

而且劉希森給他們開的工資非常可觀,足以堵住他們的嘴了。

另外,劉希森是朝廷欽點的臨高知縣,在臨高縣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

而且劉希森也沒有反對大明的統治,仍然尊朱由檢為皇帝,每年的夏秋兩稅全都及時足額繳納,各種攤派一項也不少。

至於在臨高縣怎麼搞,那就是人家劉知縣的權利了,他們這些八品九品官也隻有聽命的份了。

關鍵是劉知縣還有強大的軍隊,劉香這個大海盜率三千人來攻,連個浪花也沒翻起來,一夜之間就被趕回了海裏,剩下的全在工地上挖沙子、山裏挖煤呢。

吳亞這些舊官吏全都是人精一樣,有錢花,有官做,沒事誰去觸縣太爺的黴頭啊。

很快改製完成的臨高縣就煥然一新,臨高縣政府各部門的吏員全都換上了新式的製服,而且經過思想和製度再教育再改造的吏員們,精神麵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臨高新城西麵建立了一處商貿市場,博鋪港口也建立一處貿易專區。

兩處市場一個對內、一個對外,但無一例外,來這兩處市場裏做生意的商戶全部都要繳納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