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剪羊毛(2 / 2)

對於此等不懷好意的使者,劉希森皆是派李茂良領著參觀一番,然後打發一二,臨走再帶些小紀念品。

至於想入股或者在其中分一杯羹的無良人士,皆是與其虛與委蛇。

本來按照李飛和周曼如的想法,現在臨高有兵有糧,又是天高皇帝遠,對於這些世紳豪族的代理人,怕他鳥甚,直接一個字“滾”就完了。

但劉希森不這樣認為,一來臨高目前實力仍然弱小,二來直接撕破臉得不償失,三來結個善緣,為將來進攻大明做準備,四來讓他們宣傳一下臨高的新興發展模式也不錯,為大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做好心理準備。

有了銀子,李飛又開始琢磨擴軍計劃了。

進入崇禎二年六月,臨高已有陸軍兩個營一千人,炮兵一個營二百人,海軍一個營五百人,共計一千七百人。

重型武器73火炮四十門,木殼鐵皮鐵甲艦兩艘,大型木製機帆船十艘,小型蒸汽動力巡邏艇百餘艘。

經過一年的發展,臨高已經成為瓊海地區最大的軍事集團,盡管和閩粵地區的鄭芝龍尚有差距,但是完全可以和劉香分庭抗禮了。

而且臨高還有一個合法性的優勢,劉希森是崇禎欽點的臨高知縣,雖然品級不高,但貴在合法。

另外,劉希森又是兩榜進士出身,名正言順的優勢,自然不是鄭芝龍這種海盜出身的勢力所能比擬的。

崇禎元年九月,鄭芝龍已在福建巡撫熊文燦的力主下,率部降明,官授五虎遊擊將軍,正四品。

盡管還幹著之前壟斷航線收保護費的營生,但礙於朝廷的臉麵,對臨高的船隻也隻能睜隻眼閉隻眼。

而且隨著臨高工業實力的進一步顯露,玻璃製品、香皂、紡織品已成為了東南沿海供不應求的稀缺貨物。

鄭芝龍集團仗著自己船多兵足的優勢,自然也打入了臨高的供銷體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原材料供應商和工業品銷售商。

鄭芝龍和劉希森等人也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而且在崇禎元年冬,鄭芝龍為了獲得招安的投名狀,在明廷的授意下,對劉香集團發起襲擊,劉香損失慘重。

為了維持閩粵沿海的均勢,臨高集團並沒有參與其中,痛打落水狗,相反還與劉香集團摒棄前嫌,暗中對其進行了糧草彈藥的支持。

有了臨高的支持,劉香雖然損失慘重,但核心力量仍在,退出福建沿海後,在廣東一帶仍具有一定的話語權。

經過劉希森等人的縱橫捭闔,鄭芝龍、劉香都被發展成了臨高的大客戶。

所以,在閩粵瓊沿海,臨高的船隻自然暢行無阻。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臨高的玻璃製品月淨利潤已達十萬兩,香皂月淨利潤八萬兩,紡織品月淨利潤十五萬兩,海關等商稅收入十萬兩。

每月收入總計可達四十三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