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上不去,下不來(2 / 3)

麵對某人的吹捧,安森也隻能保持禮貌的微笑不說話——開什麼玩笑,隻有機動性和襲擾的能力,這不就側麵佐證了克洛維騎兵確實不如帝國嗎?

當然這一點也確實是多方因素導致的:比如克洛維沒有騎士傳統,比如騎兵太過昂貴,全副武裝的精銳驃騎兵花費幾乎等同十名甚至十五名線列步兵,比如優良的馬種幾乎被帝國壟斷,要麼就是掌握在某些豪門手中……

但克洛維騎兵不如帝國這一點也確實是事實,沒什麼好說的;硬要說的話,以步兵擔任戰鬥核心主力軍的克洛維也確實沒必要像帝國那樣培養騎兵;那等於徹底推翻現在所有的軍事理論,全部重頭開始,既沒必要也過分愚蠢。

在安森眼中克洛維騎兵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兼具襲擾和偵察的任務就足夠了,但規模必須要上去;理想情況下最好能和步兵達到四比一,甚至三比一的狀態。

歸根結底,就是提高軍隊的偵察和反應能力,以及後勤和通訊方麵的效率;本土作戰的克洛維能夠倚靠鐵路和物流係統保持高機動性,可隻要離開本土就立刻不靈了,遠遠不如以騎兵為主的帝國更加高效靈活。

想要維持這種優勢,大編製的騎兵部隊,尤其是輕裝騎兵必不可少;在安森的規劃中,這些騎兵以後都要退出常規戰鬥序列,轉入指揮部和參謀部的編製內,承擔探路,索敵,情報搜查,通訊,地圖製作等等任務,至於戰鬥方麵,嗯……

反正現在都這樣了,放在整個秩序世界都算倒數,再差還能差到哪兒去?

“縱隊序列,衝垮他們!”

“進攻!進攻,進攻——!”

亂戰之中,包圍了敵人先頭部隊的克洛維散兵和騎兵們,最先擊潰了敵人倉促固件的防線,用一輪輪的亂槍打斷了帝國線列兵的反撲勢頭,踏著累累屍骨繼續猛擊正麵,根本不給敵人片刻整頓的機會。

與此同時,突破中線的衝擊縱隊開始原地站布置防線,準備先配合前軍圍剿已經被徹底擊垮的五個步兵團。

混戰中雙方幾乎都談不上什麼“有秩序的進攻”,但就是在單兵作戰的情況下,遊騎兵軍團卻保持著些微的優勢,總是能搶在帝國線列兵開火之前扣動扳機。

這除了因為克洛維要更加重視步兵的作用外,也是武器裝備拉開的鴻溝——盡管雙方都是以前裝步槍為主,但克洛維依然擁有一項帝國仍然無法做到的優勢:

定裝彈藥。

事實上早在聖徒曆一百年之前,克洛維就已經基本完成了定裝彈藥的普及工作;通過將鉛彈和火藥統裝,為不同類型的大炮準備不同類型的炮彈與發射藥,極大降低了後勤壓力;士兵可以直接攜帶相當分量的彈藥行動,同時軍官們也能對部下是否還具備戰鬥力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

可就是這個小小的改動,對帝國而言卻是幾乎無法完成的天塹。

理由也很簡單:帝國的軍隊並非純粹的職業雇傭軍,而是征召來的;為皇帝盡義務的騎士和士兵們需要自己籌備武器裝備。

如果隻是這樣那還好,大不了告訴騎士和莊園裏的農夫們隻要前來報到就好了,武器全部由皇帝提供——實際上帝國的炮兵部隊因為職業化程度高,就是這麼做的。

問題在於皇帝麾下的部隊可不僅僅是驍龍公國的騎士和佃農們,戰時還會征召各個大公們參戰;普通騎士可以從皇帝那裏領到武器,大公們的士兵是不是也得一視同仁?

甚至就連這都好說,曆史上也不是沒有皇帝對大公們提供的軍隊和武裝做出規範要求的先例;那麼既不是大公,也不是驍龍公國的軍隊呢?

要知道雖然實際法理方麵,皇帝控製的領土相當有限,但他名義上可是秩序世界地位最高的守護者,全世界所有騎士效忠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