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腳跨進了議事廳,一把扶起了正要行禮的上官,“愛卿為國事操勞,辛苦了,這些繁文縟節就算了吧,愛卿進宮所謂何事?”
“謝皇上,啟奏陛下,今日”於是他便將今日找到翊皇子,並將與翊皇子的一番對話都稟告給了皇上。
皇上聽了不禁皺起了眉頭,“有這等事?來人,你去將翊兒找來。”隨後一個太監領命,準備前去。
“皇上且慢,”上官急忙叫住了那名宮人,“皇上,今日翊皇子已經拒絕了微臣,依老臣看翊皇子的性格倒是頗像當年的敬孝皇後,勉強是沒有用的。今日老臣又去了驛館,隻是那雪寒王子堅持要見到翊皇子方肯商談細節。”
“那依你看,這事又該如何處理?”皇上點了點頭,那名宮人又回到了原處。
“回皇上,此事關乎國家宗廟社稷,老臣的認為皇上應與眾大臣商議後方可作定奪,一來也可為北方來使進京朝拜早做準備,二來亦可以緩和一下朝中為選太子之事而造成的緊張局麵。”
“這樣?”皇上聽了上官的話後,低著頭思索了一番,“好,就照你的意思辦,你這老狐狸。”說完皇上不由的哈哈大笑起來。
次日上早朝時,皇上甚是為難地將此事與眾人說了,文武百官一時寂靜,因為還摸不清皇上的意思,所以眾人都沒有發表意見。
“各位愛卿有什麼好的主意但說無妨。”皇上清了清嗓子說道。
“微臣認為,此事關係重大,對方雖說非翊皇子不談,隻是翊皇子畢竟年幼,處理事情難免會有些不周到,況且上官也說翊皇子並不欲參與此事,依微臣之見何不由大皇子出麵,大皇子文韜武略,且足智多謀。況且又是我朝第一皇子,微臣料想他們不會如此不識大局。”站在文官排的魏參政率先出列,引起朝中一部分人的讚同聲。
“回稟皇上,微臣認為這樣並不妥,大皇子雖然智勇雙全,又是我朝第一皇子,隻是微臣認為能夠擔當此事的必定是一個熟知邊疆事務之人,大皇子雖熟讀聖賢之書,但是恐怕難以應付這些刁蠻的北方人。”這時一名叫陳策行的將軍站了出來,他是接到求和後第一批趕回來向皇上報告的軍官,並且負責一路上提前打點求和隊伍來京事務,是當今劉閣老的得意門生。
“策行說的也有道理,那依你之見,你認為何人最為合適呢?”皇上讚同地點點頭,問道。
“回皇上,依微臣之見恒皇子最為合適,前日微臣進京路上曾遇見了微服的恒皇子,恒皇子向微臣問起了邊疆的防守之事,恒皇子的見識甚至讓微臣這個久在邊疆的人感到慚愧,所以微臣認為恒皇子深謀遠慮是此次大事的不二人選。”那名武將非常堅定地說,皇上點了點頭,也是,恒兒出生於武將世家,雖年紀不大但是在軍中卻已經有一定的聲譽,但是恒兒太過耿直,而且缺少智謀恐怕很難能夠掌握得了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