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賀新郎
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譯文】
聽著綠樹蔭裏伯勞鳥叫得淒惡。更如何忍受,鷓鴣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剛住,杜鵑又發出“不如歸去”悲切的號呼。一直啼到春天歸去再無尋覓處,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實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來這樁樁件件也抵不上,人間生離死別的痛楚。漢代王昭君騎在馬上彈著琵琶,奔向黑沉沉的關塞荒野,更是陳皇後阿嬌退居長門別館,坐著翠碧的宮輦辭別皇宮金闕。春秋時衛國莊薑望著燕燕雙飛,遠送休棄去國的歸妾。
漢代名將李陵身經百戰,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到河邊橋頭送別蘇武,回頭遙望故國遠隔萬裏,與故友永遠訣別。還有荊軻冒著蕭瑟秋風,易水寒冽,送別的賓客素衣素冠像一片白雪。正是勇士壯別去國,慷慨悲歌無盡無歇。啼鳥若知人間有如此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淚,而總是悲啼著鮮血。如今嘉茂弟遠別,還有誰與我飲酒共醉賞明月?
【賞析】
詞以鳥啼為主線反複對照,短短的一首詞寫到六個著名典故,都是離愁,都是別恨。從鳥的悲啼與人間的生離死別相對比展開想象,鳥兒們要知道人間如此,就不會啼淚而啼血了。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苦痛心情。也發出了“誰共我,醉明月”的慨歎。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杯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譯文】
千古江山依舊,卻無處覓求英雄豪傑,像孫仲謀一流。昔日繁華的歌舞台榭,英雄的業績風流,總被曆史的風雨吹得化為無有。一抹斜陽映著叢密的草樹,平常的街巷,人們說劉裕曾在這裏寄住。想當年,他指揮著金戈鐵騎,氣吞萬裏,威猛如虎。
無嘉年間劉義隆草草出兵北伐中原,夢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壇祭天,作為全勝的紀念,卻不料隻落得驚慌敗北狼狽逃竄。隆興北伐失敗至今四十三年,我遙望中原,揚州路上烽火殺敵的情景曆曆如在眼前。那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燾祠廟香火盛燒,一片神鴉鳴噪,社鼓喧鬧!靠誰問顧我:將軍年老,飯量可好?
【賞析】
詞以懷古抒情,曆數古來的英雄及敗將,麵對國家的危亡,豪情滿懷,年事已老,誌卻去不減當年,最後一句發問更是不可一世的英雄氣概。
清平樂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
有一低小的茅屋,緊靠著一條清澈的小溪,溪邊長滿了青草。一對老公公和老婆婆,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渴酒,一邊用綿軟好聽的吳語聊天。大兒子在溪東豆地裏鋤草,二兒子在家編織著雞籠,最喜愛的小兒子是個調皮鬼,躺臥在溪邊剝著蓮蓬吃。
【賞析】
詞描繪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畫麵。本篇僅幾十字,便把一個農家五口人的身份、容貌、情態、動作和性格生動逼真地表現出來,尤其是“小兒”寫得最令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