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越調·天淨沙(四首)
春
春山暖日和風,闌幹樓閣簾櫳①,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②。
夏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簷③。紗櫥藤簟④,玉人羅扇輕縑⑤。
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⑥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冬
一聲畫角譙門⑦,半庭⑧新月黃昏。雪裏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注釋】
①簾櫳:門簾。②飛紅:落花。③畫簷:彩繪屋簷。④紗櫥藤簟:紗帳藤席。⑤縑:絲織衣服。⑥鴻:大雁。⑦畫角:軍中用來報警的號角。譙門:建有望樓的城門。⑧半庭:半個庭院。
【賞析】
這一組曲以四季為題材,寫了春日景致、雨後夏景、傍晚秋景、冬日黃昏,無不各俱情態,情調自然清麗,不落俗套。
作者簡介:李致遠生平不詳,當與仇遠(1261—1325?)同時。與仇遠交往很深,仇言致遠“有才未遇政何損”,“孤雲野鶴心自由”。
中呂·紅繡鞋(二首)
晚春
楊柳深深小院,夕陽淡淡啼鵑,巷陌東風場賣餳①天。才社日停針線②,又寒食戲秋千③,一春幽恨遠。
晚秋
夢斷陳王羅襪④,情傷學士琵琶⑤,又見西風換年華。烽杯添淚酒⑥,幾點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注釋】
①餳:一種用麥芽或穀芽熬煎成的軟糖。②社日停 針線:社日,祭社神的日子。古楚一帶有社日婦女停針線之俗。③寒食戲秋千:冬至後一百零五日,合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禁火三日,民眾以玩秋千為戲。④夢斷句:言夢不到想像中的美人。陳王,指曹植。⑤情傷句:言論落天涯之感。學士,指白居易。⑥數懷添淚酒:範仲淹《蘇幕遮》詞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句,又《禦街行》詞有“酒未到,先成淚”句,故有“添淚酒”。
【賞析】
這兩首曲子都是描繪景致的。前一曲描寫晚春景致,後一曲表現晚秋景致。色彩清淡,借景抒懷,寓情於景,讀來令人黯然淚下。
作者簡介:盧摯(約1243—1315後)字處道,又字莘老,號疏齋,涿州(今河北涿州)人。至元(1286)進士。累官至翰林承旨。散曲作品今僅存小令。《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一百二十首。
雙調·沉醉東風
秋景
掛絕壁枯鬆倒倚,落殘霞孤鶩①齊飛。四周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雲帆②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裏③。
【注釋】
①殘霞:尥的晚霞。鶩:野鴨。②雲帆:掛得很高的船帆。李白《行路難》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③瀟湘畫裏:瀟、湘,湖南境內的兩大河名。這裏極言瀟湘兩岸的風景如畫。
【賞析】
這首小令以白描的手法,描繪作者在滿天秋意中泛洞庭、下瀟湘之感,氣象明朗空闊,意境飛動,好一幅氣象闊大、意氣飛揚的秋景圖。
作者簡介: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山東濟南)人,累官東平學正、監察禦史、翰林直學士、禮部尚書。英宗至治元年(1321)政成歸隱。著有《歸田類稿》,散曲集有《雲莊集》。散曲作品題材廣泛,或寄情林泉,或抨擊時政,或憂民間疾苦。作品風格清逸而豪放。
中呂·山坡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