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 / 2)

第七章

雙調·撥不斷

自歎

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時了?花到三春顏色消,月過十五光明少。月殘花落。

【賞析】

作者借春花秋月的描寫,抒發了他對當時社會的強烈不滿,流露出作者仕途坎坷的感傷情緒。“春花顏消,秋月光少,月殘花落”,映襯著作者淡淡的無奈、淡淡的傷懷。

作者簡介:胡祗(1227—1293)字紹開,號紫山,磁州武安(今屬河北)人。元世祖至元年間,曾任應奉翰林文字和太常博士,因觸犯當時權奸阿合馬,貶任外官。元滅宋後,不久以病辭歸,諡文靖。有《紫山大全集》行世。《全元散曲》錄存小令十一首。《太和正音譜》說:“胡紫山之詞,如秋潭孤月。”

中呂·喜春來

春景(二首)

幾枝紅雪牆頭杏,數點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幾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殘花醞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賞析】

這兩首曲描寫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色,給人一種清新的感受。前一首“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流露出比較消極的封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後一首“殘花醞釀蜂兒密”二句,意說花殘了,蜂蜜也釀成了;雨來了,燕泥卻調好了,是寫景,也是抒情,同時還有寄意,表現出作者創作想象的馳騁力。

作者簡介:陳草庵即陳英(1245—1320)字彥卿,號草庵。大都(今北京)人。曆官監察禦史、諸道宣撫、中丞等職。《錄鬼簿》稱“陳草庵中丞”,列於前輩名公。小令隻存[中呂·山坡羊]二十六首。

中呂·山坡羊①(四首)

陰隨陰報,陽隨陽報,不以其道成家道。枉劬勞,不堅牢,錢財人中皆凶兆。一旦禍生福怎消?人,也散了;財,也散了!

晨雞初叫,昏鴉爭噪,哪個不去紅塵鬧②?路遙遙,水迢迢,功名盡在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舊好;人,憔悴了!

江山如畫,茅簷低凹。妻蠶女織兒耕嫁。務桑麻,捕魚蝦,漁樵見了無別話。三國鼎分牛繼馬③。興,也任他;亡,也任他。

堯民堪訝,未陳婚嫁,柴門斜搭葫蘆架。沸池蛙,噪林鴉,牧笛聲裏牛羊下。茅舍竹籬三兩家。民,田種多;官,差稅寡④。

【注釋】

①山坡羊:中呂宮的一個常用曲調。②紅塵鬧:形容都市的繁華熱鬧。紅塵:飛揚的塵土。③三國鼎分牛繼馬:三國鼎分,指東滅亡後魏蜀吳三國三分局麵;牛繼馬,指司馬光建立的西晉王朝滅後,在南方建立東晉王朝的元帝是他母親私通牛姓的小吏生的。④寡:少。

【賞析】

以上四首小曲,作者從不同側麵,反映了農村生活的景象,富有鄉士氣息,然而又各具特點。第一首諷刺貪官與守財奴等求福得禍,人財兩空。第二首諷刺所謂為功名奔走呼號者的可悲情景。第三首描繪農家田園生活的悠閑舒適。第四首是對田園的理想的素描。

作者簡介:關漢卿(約1242後—1320前)號已齋叟,名不詳,大都(今北京)人,一說燕人。約生於金末,卒於元成宗大德年間。在元不願仕進,多接近下層民眾,一生大都在從事戲劇創作,晚年到過杭州,亦熟諳戲曲表演藝術,與楊顯之、王和卿等人交往甚密。所作雜劇今知六十餘種,現存十八種,最著名者如《竇娥冤》、《救風塵》、《蝴蝶夢》、《拜月亭》等,大多揭露封建社會黑暗,表現人民苦難遭遇以及青年男女對禮教的反抗精神。他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之一,為元曲四大家之首。散曲作品現存套數十餘套,小令五十餘首。

南呂·四塊玉①

別情

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憑闌袖拂楊花雪②。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注釋】

①四塊玉:南呂宮曲調。②袖拂楊花雪:寫主人公靠著闌幹,用袖拂去如雪的飛絮,以免妨礙視線。蘇軾《少年遊》詞:“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楊花雪”本此。

【賞析】

這首曲寫女主人公送別情人後的心情感受,表現了深深的眷戀之情,感情濃烈,動人肺腑。

雙調·大德歌①(四首)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隻見雙燕鬥銜泥。

俏冤家②,在天涯,偏那裏綠楊堪係馬!困坐南窗下,教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岩岩③羞帶石柳花。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④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灑芭蕉。

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⑤!瘦損江梅韻,那裏是清江江上村!香閨裏冷落誰瞅問?好一個憔悴的憑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