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道小店劍走偏鋒,陳老板起初不以為意,最後也不得不對此多加重視。
但是陳老板在自己大酒店的夢想裏浸泡太久了,對於這種小店的反擊竟然無從下手。
極道小店僅僅是一家宣揚高端層次的美食店,雖然渾身都散發著想把將軍拉下馬的氣概,卻也隻是一家小店。
一家充分利用著媒體宣傳,向大眾宣揚“高端美食、人人可學”旗號的店鋪。
這檔網絡電視台的美食節目有一個特點。
在像傳統美食節目一般介紹完高端食材的製作過程之後,向觀眾細心介紹破產版的製作方法。
每段視頻都被剪成15分鍾以內,適應現代社會的節奏。
那麼,這樣的小店要如何盈利?
在幾期節目過後,杜非羽看反響的數據不錯,在網絡上開放了座位預定。
沒有點菜製度,吃的是廚師們精心準備的係列菜。
座位並不多,整個店鋪,隻有五個座位!
想吃的,後麵排隊!
一天隻有早中晚三桌!
這是所謂的饑餓營銷。
初次提出這樣的想法時,翟師傅對這種經營方式抱有疑惑。
但所幸座位的價格並沒有到離譜的地步,翟師傅認為自己的手藝還足夠支撐,倒也沒有再問。
“親民的貴族氣”。
這是杜非羽想要達到的效果,二者的概念似乎自相矛盾,但卻意外體現了輕奢的本質。
無數腰包裏並非十分有錢的主兒,也想在奢侈的門口望一望,便會在內心裏接受極道小店這樣的事物。
一開始的情況也是不溫不火,之後極道小店的熱度開始直線上升,甚至有人炒起了座位的價格。
之後的節目形式開始多樣化,比如廚藝比拚,比如品嚐大賽。
一開始隻是翟師傅邀請了自己的陳年故交,之後杜非羽的膽子打了起來,開始向整個花洋市的廚師發送請帖。
“沒有挖你走的意思,也沒想把你和老板的關係搞僵——我隻是想讓你上個節目,提升一下你的知名度。”
“你這麼好的手藝給飯店裏的個把人看多沒意思?不如給網絡上的所有人都瞧瞧?我也可以給你打個招牌。”
……
注入此類種種,在隨後的幾個月裏,花洋市的各大飯店老板們從一開始的不以為意,到最後警惕地研究起極道小店的盈利模式。
等到最後研究清楚了,杜非羽已經成氣候了。
現代傳媒的速度就是這麼快。
杜非羽這貨,根本不是靠那幾個座位賺錢,而是靠著除飯店座位以外的所有東西掙錢!
極道小店的品牌,製作節目的收益,為廚師打出品牌的開價。
等到陳老板發現自己廚房中的一位廚師為了在極道小店的節目上露麵而向杜非羽打錢的時候,他才明白,自己的反應終究還是比年輕人慢了一拍。
“果然是這個杜非羽的手法,我才以前就應該猜到了。”
陳百強深吸了一口煙。
“大張旗鼓,大肆宣揚,利用熱度變現之後,再迅速反哺產業。他擴張的是自己的業績,而犧牲的……隻是他個人的利潤。”
他已經多久沒看見過這樣的創業狂了?
如果極道宗吸收了短期投資人,隻怕這些投資人都要把眼睛哭爛了。
極道宗的資金流在產業內反複循環,杜非羽以近乎偏執的控製力,阻止著任何盈利往公司以外的地方去。
或許老杜真的是同等產業規模下,生活最為不幸的老板了。
“這是選擇實業的命運。”杜非羽對阿白說道,“我們的價值可是很少溢出的。”
阿白隻是無言地攤了攤手。
但杜非羽有更大的主意。
極道山門,甚至已經炙手可熱的極道小店,都不過是權宜之策,他真正的目標,當然還是向著高處走——往花洋市最高的地方走。
……
“這個人未來還是想要發展大酒店的,現在,他其實在變相地積累著自己的廚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