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戰爭,實在是太過無常的事情。前一刻丹邁大軍還仿佛手握必勝之局,後一刻卻成了漫山遍野倉皇逃竄的潰軍。天塹般的實力差距,隻需兩個關鍵性的後手,便足以扭轉勝負。
丹邁大軍正是群龍無首的時刻,睿典軍的另外30門火炮已然悄悄向前推了一百多米,轟然開火!
丹邁大軍已是崩潰的態勢,剩下兩個戰鬥力尚存的戰鬥團,卻在此時又被淹沒的火海裏!
30顆爆炸的炮彈雖不足以讓這兩個戰鬥團全部覆滅,卻也足以讓其同樣陷入崩潰。
接下來,睿典軍動了。整個睿典軍四千步兵組成的橫隊,在統一的號令之下,整齊邁步,向著前方混亂不堪的丹邁大軍逼了過去。
然後發生的事情很簡單,也很雜亂。近三萬丹邁兵,潰敗!
——————————————
“孩子,你的眼睛裏流露著憂鬱。為什麼呢?我們已經勝利了。”在睿典國王衛隊的簇擁之中,騎在馬上的睿典老國王,低頭看著半跪在草地上的少年,關切的問道。
尼亞歎了口氣,咬了咬牙:“您知道的。”
“睿典皇家騎兵團,原一千人的編製,如今隻剩下105人。你之所以悲痛,是因為這個嗎?付出生命的英烈,自然會在天堂之上,和我們的先輩在一起,永遠接受後人的緬懷。但是,”老國王語氣頓然一變,“戰爭還沒有結束!沉浸在哀傷之中的人,是難以讓人放心的賦予重任的!”
“我分得清輕重。這一點,您可以放心。”
老國王問道:“你知道下一步怎麼辦嗎?”
尼亞看了看四周。老國王一揮手,周圍的衛隊騎兵明白這兩位是要密談,於是整齊而快速的控馬退開,讓出五十米左右的距離。戰爭的中心已經不在這邊,睿典軍主力忙著追,丹邁軍主力忙著逃,都離這邊挺遠。老國王所在的地方此時已變得頗為空曠。四千人追兩三萬人,說起來也著實有點搞笑荒謬。
尼亞站起身,沉聲道:“現在的形勢說是一片光明,也實在太過愚蠢。戰爭從來都是危險性最大的行為。一個月以前,丹邁占據著絕對的優勢,而現在變成我們占主動。但是丹邁其實隨時都可能翻盤——隻要我們的決策出現失誤。您還記得殷格蘭和法蘭希的百年之戰中,那場扭轉乾坤的阿金庫爾戰役吧?”
那是將近二百年前的事情了……
那年,由於法蘭希的勃艮地、阿曼雅克兩派發生內訌,農民市民也起義反抗,殷格蘭借機重啟戰端。此時在位的殷格蘭國王為蘭開斯特王朝第二位君主亨利五世,這是一位極具軍事才華的國王。亨利率領的先是開始圍攻法蘭希的哈福婁,但守軍的頑強抵抗令圍攻過程大大延緩。直到9月末圍攻結束,殷格蘭軍隊由於疾病而損失的兵力可達4000人(其中多數死於痢疾)。亨利五世不得不帶領剩下的大約9000名士兵前往殷格蘭在法蘭希北部的唯一根據地加來,而沿途由於痢疾又不斷出現士兵掉隊及減員的情況,士氣極其低落。法蘭希方麵聞訊,決定趁殷格蘭軍疲憊之時與其進行決戰,於是法王查理六世命皇室總管德勒伯爵查理.阿布萊特和法國大元帥集合軍隊,準備攻擊殷格蘭軍隊(國王自己不親自率軍迎戰並不是因為他膽小,而是因為他有精神病)。10月24日夜晚,當雙方軍隊最終接觸而紮營時,殷格蘭軍隊已經4天未有正規的夥食供應,並因缺少遮掩而不得不淋受大雨,士氣低落到了極點。鑒於此,亨利五世向法軍求和,但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至少他們是這麼認為的)的法軍拒絕講和,於是雙方不可避免將進行決戰。
戰場在靠近小村莊阿金庫爾的一片原野中,當地地形是一條向北的通路穿過兩側的樹林,由於暴雨的影響,土地尚未徹底恢複,殷格蘭軍隊約有6000人,其中5000名長弓手,900餘名重裝騎士。他們利用樹林掩護,向北排開自己的士兵,騎士分為3個部分布置在前方(全部下馬參戰),長弓手則按照鍥形分布。法蘭希人總兵力在2.5-3萬人左右,將軍隊分配為中央、兩側翼和後衛四個部分,其中兩個側翼各有1100位血統高貴的騎士準備衝鋒(其中包括12位有王室血統的親王),後衛另有9000騎兵,剩餘所有的徒步力量均集結在中央(包括一大批下馬徒步作戰的騎士,上次在克雷西法國人領教了殷格蘭徒步騎士的厲害,故出此計策,結果……),由於擁擠,中央實際上缺乏有效的隊形。中央方陣大致分為3線,中間一線為弩手。
兩軍從早上7時起對峙,其間亨利發表了戰前動員。亨利五世:“我覺看到你們挺立在這兒,就像上了皮帶的獵狗,全身緊張地等待著衝出去。狩獵開始了。一鼓作氣,往前直衝吧,一邊衝一邊喊:上帝保佑亨利、殷格蘭和聖喬治!”4個小時後,亨利命令英軍主動向前推進。此時弓箭手改為前鋒,其餘步兵留在背後,直到大約400碼停止。弓箭手們使用自己事先準備的木樁就地組成了一道簡易屏障。此時法蘭希人也開始失去耐心而進攻,兩側騎兵首先發動衝擊,但是在狹窄的戰場中未真正接觸對手即被殷格蘭軍隊的射擊打散,即使少數來到殷格蘭人麵前的士兵都不能突破木樁屏障。隨後正麵軍隊也開始接近,但土地由於戰前的大雨,以及剛被騎兵們踐踏而異常泥濘,法蘭希人缺乏紀律和隊形而在對方的密集射擊中損失慘重。由於帶狀的戰場,他們在前進中不自覺就向中央聚集,這進一步加劇了混亂。法軍中央那些可憐的徒步騎士尤其損失慘重,不知是誰出的昏招讓他們下馬徒步進攻——進攻時的重裝騎士既無機動性又無法發揮其衝擊力,且步履笨重、目標巨大,自然成了殷格蘭軍長弓手的靶子。當法軍終於到達殷軍軍麵前時,他們遭遇了殷軍負責掩護弓箭手的步兵們的反擊,雖然法軍依靠人數優勢一度壓迫對手後退,但是惡劣而混亂的戰場令其精疲力盡,身上的重盔甲完全成了活動的累贅,手裏的長槍又相當不適合在這擁擠的環境中使用。當殷軍輕裝的長弓手們停止射擊而使用各種短武器(長劍、長斧、釘頭錘)加入戰鬥後,戰鬥迅速向殷軍傾斜,很多法蘭希人被屠殺或者被俘。法蘭希弩手們無法射擊,很多人實際上整場戰役一箭未發即退出了戰鬥,第三線的步兵們早已和第一線擁擠在一起而一同接受了命運。更多的人包括後衛的騎兵都紛紛逃離了戰場,最後隻有600名騎兵發動了一次衝鋒,但也同樣完全無法改變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