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工匠與讀書人(1 / 2)

吳偉業到了京城報到之後,又在北京的別居中憩了一日,到京的第三才施施然地到東宮拜見太子。

明代的東宮官員,隨著時間推移,任職的範圍變動極大,幾乎都是因人成事,並無固定職責。

就如吳偉業的左庶子一職,若是在國初,就隻是東宮的講官而已。到了成化年間,因東宮官員多由翰林出身,文采斐然,所以除了為太子講讀經學之外,還兼有為太子潤色筆墨的職責。

因為這差事很清閑,所以吳偉業也很放鬆,拖到快正午時分才來拜見。

“微臣,東宮左庶子,吳偉業,叩見太子殿下!”

吳偉業被一個宦官引進慈慶宮的書房,沒來得及細看,先對著書案後麵的朱慈烺行了個稽首禮。

朱慈烺正全神貫注地研究手上的打火石,抬眼看了一眼吳梅村,隨口讓他起身:

“唔,是梅村先生到了,起來吧。”

吳偉業心想,自己的才名冠絕東南,太子對我卻如此敷衍,心裏麵有些不爽。

等到他起身看向書案後麵的時候,才發現太子竟然在擺弄一個機巧的打火器。站在太子旁邊的,還有一個渾身髒兮兮的老工匠,正在用一雙布滿老繭的大手對著火石指指點點。

吳偉業見到這一幕,頓時覺得自己受了奇恥大辱,腦子裏又會想到李邦華前輩對他的指教“我輩讀書人,就是要匡正下的正氣!”

一股氣血湧上心頭,吳偉業當即又長跪下去,以頭觸地,高聲道:

“東宮左庶子,吳偉業,還請太子親君子,遠人!”

“啊?”

他這一嗓子來的實在是太突然了,給朱慈烺嚇得一個激靈。

吳偉業見朱慈烺反應這麼強烈,還以為自己的當頭棒喝觸動了太子,當下受到鼓舞,繼續道:

“微臣任職東宮,有匡正太子之責。昔者,憲宗好巧匠而走卒為官,熹宗善木工而宦官釀禍!今微臣來為殿下講讀先賢經典,殿下虛心向學,反而與此輩子工匠人為伍!若臣不諫,則臣之過也,還請殿下斥退此輩!”

完,就跪在地上,一副你要是不聽我就不起來的樣子。

那工匠被太子請來,本就是戰戰兢兢,此刻見到吳偉業這般陣仗,雖然聽不大懂這文鄒鄒的“諫言”,但也明白這是在斥責自己,嚇得兩股戰戰,兩腿一軟,癱倒在書案前,口中連呼:

“饒命!饒命!”

朱慈烺對於燧發槍的事兒一直掛懷不已,從工部借調了十幾名有本事的老工匠,讓他們就在西苑軍營裏研究如何提升燧發槍的點火率。

就在今,一個姓孫的老工匠他想出了一個法子,可以改進擊火裝置。

朱慈烺大喜過望,趕忙把這老工匠請到宮裏,要他當麵講解。

這老頭在工部幹了大半輩子的手藝活,哪裏敢想自己能見到太子這樣的貴人?老頭被嚇得死活不敢進宮,最後還是宮裏的公公強行請過來的。

這匠人剛參見太子的時候,嚇得話都不利索。

朱慈烺前世雖然是做金融服務業的,對製造業了解不多,但也知道,一個大國的崛起,離不開這些大匠,所以對於這些匠人一直心懷敬意。

現在穿越成了大明帝國的太子,更是明白,大明帝國要是想在自己的手上崛起,就絕離不開這些能工巧匠!

因此,朱慈烺耐心的好言撫慰。

這老匠在工部從來都是受文吏的喝罵驅使,何曾被人這樣看重過?又是跪在地上連連謝恩,這才起身給朱慈烺講解這打火裝置的改進之處。

這孫老匠一講起技術來,一改之前的卑微怯懦,對技術要點是侃侃而談。不僅講出這打火石如何改進,還提出了如何緊縮槍管,如何改進扳機等問題。

朱慈烺也把他在前世看到的一些想法提出來跟這孫老匠交流。

孫老匠雖然手藝不錯,但是思路囿於時代的限製,有很多局限。被朱慈烺的想法一激,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連連驚呼“原來如此!”

兩人正鑽研到興頭上,結果被吳偉業攪了局。

朱慈烺見好不容易有了精氣神的孫老匠被吳偉業一番嘴炮嚇得癱在地上,心裏已是氣急!

“梅村先生!孫師傅是孤請來的客人,是孤新軍中火器局的技術官,孤實在不明白你的人是在誰?!”

吳偉業見朱慈烺沒有立刻采納他這位大儒的諫言,把這髒兮兮的老工匠叉出宮去,竟然還維護這個低賤的“人”,也是上來了脾氣,當即抬頭直視太子,亢聲道:

“微臣還請殿下自重!漢武侯有言:‘親君子,遠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殿下不讀聖賢經典,不與君子大儒研習學問,竟與以如此低賤之人為賓客,難道殿下就不擔心下的君子對殿下失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