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亨利·柏琴(2 / 2)

苯胺紫的問世引起了染料界的關注。蘇格蘭人很快就采用了它。英國的工匠們比較保守,在他們還舉棋不定之際,法國的工匠們已經開始推廣它了。法國人把這種顏色叫做木槿紫,而把這種染料叫做木槿紫染料。這種染料風行一時,以至於那10年竟有木槿紫時期之謂。英國人很快也接受了它,維多利亞女王對它十分青睞,英國政府還用它來印郵票。

苯胺紫的成功,使得柏琴一下子聲名鵲起。盡管年齡才23歲,可他已經成為世界染料界的權威。有一次,他在給倫敦化學協會講解染料時,發現台下坐著的聽眾中有一位他很熟悉的人物。這位聽眾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啟蒙恩師——邁克爾·法拉第。

柏琴的發明開創了合成染料工業,也開辟了一個既吸引人又賺錢的研究領域。在他的成功的刺激下,很多學者開始轉向這個領域。甚至對他的舉措持反對態度的霍夫曼也轉而從事對薔薇苯胺的研究,這是一種紫紅色的人工合成染料。霍夫曼於1858年成功地合成了這種染料。1864年,霍夫曼帶著對合成染料的新興趣返回德國,繼續進行這個領域裏的研究,並領導德國化學界發展起了巨大的染料工業。一些化學家還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製造出了原有的天然染料。例如德國化學家格雷貝就於1868年合成了天然茜素染料;另一位德國化學家拜耳則於1880年研製出了靛藍的合成方法。顯然,所有這些成果,都是在沿著柏琴開辟的道路上前進時取得的。沒有柏琴的開創性研究,也就沒有後來的合成染料工業。所以,德國合成染料工業的崛起,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霍夫曼對英國化學事業發展做出貢獻之後,英國對德國的回報。

柏琴在開辟了人工合成染料這一新的有機化學領域以後,並沒有停止自己的探索。他和格雷貝分別獨立而又幾乎同時合成了茜素(格雷貝先於他一天申請專利)。他還設法合成了香豆素——一種帶有令人愉快的香草精氣味的白色結晶物。他的這一發明,標誌著合成香料工業的開端。因為成就卓著,1866年,柏琴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會員。這一年他才28歲。

到35歲那年,柏琴因生產苯胺紫這種染料,已經是殷富不羈、優遊有餘了。他不願意繼續經營染料業,而當時德國染料工業對英國的競爭又方興未艾,而要增強英國化學工業的競爭力,就必須加強基礎研究,於是柏琴決定賣掉他的工廠,重新回到他從內心喜愛的化學研究事業上來。

重回化學界以後,柏琴在探討化學未知世界方麵遊刃有餘。他參加了合成各種不同的碳原子化合物的綜合法的重大研究,目的是要設計出全新的化合物生產流程。在化工生產第一線的經曆,使他在研究此類問題時,有著別人不可企及的優勢。他發現了一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化學反應,叫做柏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