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火紅”的奧秘(1 / 1)

火焰山“火紅”的奧秘

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吐魯番是一個蔥綠的盆地,來自天山雪源通過坎兒井的流水潺潺,山麓地帶村民聚居,葡萄瓜果青翠香甜,人們過著幸福甜蜜的生活。不料一條凶惡的火龍從遠處而來,它口噴火焰到處作孽,所到之處一片焦土,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玉皇大帝聞訊後,勃然大怒,決心鎮住這條凶惡的火龍,於是他先扇起一陣巨風,把火龍刮落在地上,接著下了一場滂沱大雨,瓢潑的雨水澆滅了大火,形成了今日的火焰山。

火焰山橫貫新疆吐魯番盆地中部,東西長100多千米,寬10千米,高度為400~500米,最高處海拔為851米,真像一條紅色的火龍橫躺在那裏。維吾爾族人稱它為“克孜勒格塔”,意思是“火紅山”。火焰山為什麼是火紅的呢?它真的像《西遊記》所描述的那樣能噴火嗎?如果你有機會到那裏一遊,就會揭開這個秘密了。

火焰山全部是由紅色的砂岩和頁岩組成。這些砂岩和頁岩是距今21億~7000萬年的地質時期堆積而成的。那時期,氣候異常炎熱,堆積的沙石泥土都經過高溫氧化,大雨淋溶,形成了大量紅色的氧化鐵。這些堆積物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褶曲隆起,把石化了的岩石抬升成山,兀然崛起在沉凹的盆地之中,構成了火焰山山體的火紅底色。當然了,火焰山的火紅還有自然環境作襯托。吐魯番盆地高溫火熱,焚風盛行,是我國西部“火爐”之一,元代就有人稱吐魯番為“火洲”。這裏的岩石風化,風蝕強烈,山石造型奇特,層巒疊嶂,懸崖峭壁。山上寸草不生,溝壑滴水不流,山麓砂礫成堆,在一望無際的灰白色戈壁沙灘的映襯下,火焰山紅色山體分外醒目。盛夏時節,晴空萬裏,氣溫特高,灼人的陽光照射在火焰山的紅色岩石上,紅光閃耀,雲焰繚繞,好似熊熊烈焰。當人們遠眺這赤峰禿嶺,好似火焰噴燃,又似火雲蒸騰,人們也會把這紅色的山看作是噴射著火舌的火焰山的。當然火焰山並不能噴火,噴火是人們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的一種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