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樂是由一支龐大的器樂隊伍來演奏的嗎?
交響樂是一種較高級的音樂表現形式。它能夠表達各種重大題材和複雜的樂思。它結構宏大、表現力強,可概括人類社會生活的豐富內容,能表達出人們複雜的思想感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交響樂的演奏形式是大型的管弦樂隊,其樂曲結構特點是具有奏鳴曲體裁特點。
交響曲原是希臘語“齊鳴”的意思。經幾個世紀在創作技巧、樂器性能、樂隊編製等方麵的不斷改造與完善,發展成了今天的交響樂。
現代交響曲的結構,通常由四個獨立樂章組成。第一樂章是快板的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是慢板,第三樂章是快板的舞曲或諧謔曲,第四樂章又是快板,多采用回旋曲式。當然也有很多例外。
交響樂的演奏中,指揮家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有人稱樂隊指揮是交響樂隊的靈魂。指揮家不僅要充分理解樂曲的內涵,還要熟悉各種樂器的特長,熟悉演奏隊伍,使一支龐大的器樂隊伍成為有機的整體;在樂曲的各個段落中,各能發揮其特長,層次分明,主從清楚,配合得當。指揮家還應在演奏中熔合他自己的創造性見解,表現出風格和個性。
[我還想知道]
現在的指揮棒是在1820年由小提琴演奏家史博首先使用的。到1850年,這種指揮棒逐漸流行起來。
曆史上許多著名的作曲家都為交響曲的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如海頓、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馬勒等。
更好地欣賞交響樂的前提是了解創作背景嗎?
交響曲一詞源於古希臘,原意即“一齊響”。交響曲為大型管弦樂套曲,一般有4個樂章,速度節奏按快慢排列。樂器由弦樂、木管和打擊樂等組合成。曲的表現手法有3種,一是直接模擬,即模仿自然界的各種聲響,如鳥鳴、流水、暴風雨等來表達創作意圖;二是間接聯想,如演奏沉重緩慢的腳步聲,讓聽眾自己聯想到黑夜的寂靜或是無人煙的曠野或一幢無人樓房,如抽象派的畫,你想什麼就是什麼;三是象征性類比,如音量的由弱到強、節奏由慢到快,來比喻鬥爭由低潮到高潮到勝利。習慣欣賞交響曲的聽眾,一般都很注重了解名曲的創作曆史背景。如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產生於18世紀後期,當時拿破侖建立了法蘭西共和國,貝多芬正是為了這位理想化的英雄而創作。而他的《命運交響曲》則是雙目失明後的創作,表達了作者不屈服於命運,敢做人生的強者這一主題。另如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是為表現大好河山和勤勞善良的人民而作。
交響曲給人豐富的想象、宣泄和藝術享受,因此它在歐美地區至今經久不衰。
[我還想知道]
“交響樂之父”是奧地利的作曲家海頓。而貝多芬是交響樂王國的泰鬥。
交響樂的指揮非常重要。據載,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曲》的演奏會沒有《第七交響曲》的好,這是因為貝多芬耳朵的轟鳴比以前厲害了。
輕音樂是對具有娛樂性、大眾化通俗音樂的統稱嗎?
“輕音樂”一詞,是我國人民對一類具有娛樂性、大眾化的通俗音樂的稱呼。
輕音樂有如下特點:
1娛樂性——其題材大多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從抒情的角度來體現,樂曲輕鬆優雅。
2通俗性——輕音樂作品篇幅較小,結構簡單。音高大都在一個八度內,容易上口,歌詞通俗易懂,適合於群眾的水平和需要。
3生活化——輕音樂作品的表演方式比較精幹、輕便,旋律輕快、優美,適於在各種場合下欣賞。如公園、舞會、茶座、飯店、家庭中等,無拘無束,使人覺得輕鬆愉快。
輕音樂的題材類型相當廣,有外國古典音樂中的通俗音樂,如小夜曲、進行曲、舞劇音樂等。這類音樂旋律優美,抒情動聽。還有一類是舞曲,如《小步舞曲》、《探戈舞曲》等等,這類作品熱情奔放,韻律感強。第三類輕音樂作品是一些民歌和民間樂曲,如日本民歌《拉網小調》、俄羅斯歌曲《紅梅花兒開》,我國的廣東音樂、江南絲竹等都屬輕音樂範疇。
輕音樂同時還向器樂領域拓展,把一些古典名曲流行化,或把電影插曲用流行音樂重新配器,成為檔次較高的一類輕音樂作品。
[我還想知道]
西方稱“輕音樂”為流行音樂,現在我國也有大部分人這樣稱呼,獨聯體和東歐則稱其為遊藝音樂。
現在許多超級市場都播放一些節奏緩慢的輕音樂,讓人們的節奏放慢,多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