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參謀顧問巧成聯
民國初年,各級官府中的“參謀”、“顧問”等名目多如牛毛,但所起作用,則微乎其微。
當時,有人寫聯嘲參謀:
夫何為哉,見其參於前也
無非事者,欲有謀則就之
上聯出自《論語·衛靈公》,“夫何為哉”,意為他幹了些什麼呢?“見其參於前也”,指“忠信篤敬”幾個字羅列於麵前。參,羅列,並立。“無非事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意為不外乎這些事。“欲有謀則就之”,出自《孟子·公孫醜下》:“欲有謀焉則就之。”意為君王有事時就去找臣子謀劃。這裏的“參”,僅是羅列;“謀”,則是專等人找上門來。
同時,有人為顧問寫一副嵌字對聯:
顧我則笑
問道於盲
這也是一副集句聯。“顧我則笑”,出自《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暴,顧我則笑。”意思是女子埋怨丈夫性情急暴,對待自己放蕩地調笑嬉戲。“問道於盲”,向瞎子問路,語本唐代韓愈《答陳生書》:“足下求速化之術,不於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於聾,求道於盲。”比喻求教於一無所知者,沒有助益。
集古語以成聯,且嵌入“參謀”、“顧問”幾個字,有極強的針對性。讀這些對聯,可知當時政治之一斑。
大道生財遵古製
民國初年,河南新野人路大遵在陝西山陽縣當縣長,既貪財又蠻橫。他上任不久,就使山陽人叫苦連天。
有一天,省政府派員到山陽視察。有人趁此機會於夜裏在縣政府門前貼出了一副對聯:
大道生財,財連銀漢三千丈
遵古炮製,製死山陽百萬家
並有橫批:路斷人稀。
這是一副“藏頭聯”,橫批和上、下聯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正好組成“路大遵”三個字。上聯說他在縣長任上生財,“財連銀漢三千丈”,極言其貪財之多;下聯“製死山陽百萬家”,意為山陽全縣百姓都無法活下去了;橫批則是他當縣長後山陽縣的社會狀況。
省政府大員見了對聯,當即派人了解情況,果然如對聯所說。於是,路大遵被撤了職,山陽人拍手稱快。
路大遵回到家鄉後,重新做人,修水利,辦教育,也為父老鄉親做了點好事。
難兄難弟議親故
民國初年,吉林某氏兄弟同時出任江浙民政長。於是,凡有優差美缺,他們無不安插親戚故舊、同鄉僚屬。
當時,有人撰聯嘲諷道:
好官自為之,試看半壁東南,難兄難弟同開府
居上後來者,從此一班齷齪,議親議故盡彈冠
“難兄難弟”,原指兄弟才德俱優,難分高下。據《世說新語·德行》:東漢陳有子陳紀,字元方;陳諶,字季方。元方的兒子長文與季方的兒子孝先各論其父的功德,相爭而不能決,去問祖父陳,陳說:“元方難為兄,季為難為弟。”意思是二人的見識、才智難分高低。後來也指兩個人同樣惡劣。“開府”,指成立府署,自選僚屬。清代指出任外省的總督、巡撫。“彈冠”,彈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王吉字子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同也。”意為二人關係密切,誌趣相同,王吉做了官,貢禹也準備出仕。後用來比喻因為要做官而互相慶賀。多用作貶意。
對聯寫盡了這“一班齷齪”的醜態,極為生動。
梁士詒去思碑聯
民國年間,《時報》刊登了彭某的《戲擬梁財神去思碑序》並對聯五副。
“梁財神”即梁士詒,字翼夫,號燕孫,廣東三水人。光緒年間進士,曾任袁世凱的幕僚、鐵路總局局長、交通銀行幫理。辛亥革命後,相繼任袁世凱內閣署郵傳部大臣、袁總統府秘書長、交通銀行總理、財政部次長,積極為袁籌措帝製經費。
《序》中說:“昔魏武氏(曹操)有言,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斯言也,邃古以來,惟舜與蹠之倫,足以副之。粵東梁公,性工狐媚,心切狼貪。民國初充稅務處督辦,猿氏(袁世凱)倚為心膂。凡所施設,多駭聽聞,略舉數端,以備逸史:首創帝製,擁猿氏為八十三天大皇帝,一也;創設苛稅,頓致家財八千萬,都中尊為財神,二也;紙幣停兌,為猿氏彙存美國六千萬銀,三也;發起十三省聯盟,為帝製派保全祿位,四也。凡此四端,鵲網密布,四野既無遺財,兔窟深藏,一己更無後患,誠不負為昂藏七尺之大丈夫也。至於流芳、遺臭,千載以後,二者必有一於此。餘故論而著之,壽諸貞瑉(石刻碑銘),匪為表公德而係去思,正以愧天下後世之手攬利權,絲毫不知染指者。”語言詭譎,亦笑亦罵。
對聯說:
金穴深藏,銅山忽倒,財神千古,餓鬼千古
洪憲忠臣,共和敗類,興邦一人,亡國一人
“金穴”、“銅山”,都比喻極其富有。
我輩乃曾經搜刮餘生,碑口同鐫,願君子雕梁長踞
今日是再造共和盛世,野心未死,望繼統金匱重逢
“繼統”,指繼承帝統。“金匱”,銅製的櫃子,古時用來收藏文獻書契。
丹設座,黃袍加身,八十天拍馬吹牛,帝今何在
稅創印花,幣興光紙,廿二省羅雀掘鼠,民不能忘
“丹(yǐ音以)”,丹屏,常用來借指帝王。“羅雀掘鼠”,稱竭力籌措財物。語出《新唐書·張巡傳》。
勃勃野心,貪永年安富尊榮,金錢籌畫聯盟策
哀哀黔首,沐大恩剝削搜刮,膏血凝成墮淚碑
“黔首”,戰國及秦代對國民的稱謂。“墮淚碑”,出自《晉書·羊祜傳》,羊祜在襄陽做官,極得民心。百姓在城南峴山建廟立碑,歲時祭祀,望其碑者,無不流涕,杜預因此稱之為“墮淚碑”。這裏,顯然是反其意而用之。
剝膚髓地無皮,隻留得短碣千秋,翹首峴山齊墮淚
捉怪拿妖天有眼,忽聽到令牌一拍,埋頭港海倍驚心
梁士詒在袁世凱死後被通緝,逃往香港。兩年後又出任安福國會(軍閥段祺瑞的禦用國會)參議院議長,繼任國務總理、段祺瑞政府交通銀行總理。後又被國民黨政府通緝,終死於上海。下聯即紀其事。
一聯趕走胡縣長
大革命時期,新集(今河南新縣縣城)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
1932年,蔣介石任命劉峙為“剿總”,向根據地進剿。為了長期在這裏盤踞,將光山縣南、湖北黃安(今紅安)東北、麻城西北各一部分合並,在新集建縣,以劉峙的字命名為“經扶縣”。
第一任縣長胡光祿上任後,敲詐勒索,魚肉鄉裏,並派其親信李進清任沙窩鎮長。百姓深受其苦。
1934年的一天早晨,人們發現縣政府大門兩旁貼了一副對聯:
胡光祿坐經扶,塊塊燒肉祿盡
李進清守沙窩,點點油雜清完
並有橫披“一丘之貉”。
對聯中直接點出二人的姓名,並揭露他們不僅把“燒肉祿(撈)盡”,而且把“油雜清完”。
胡光祿認為,這是城裏人在捉弄他,便惱羞成怒地下令逐戶勒索。因為太過分,最終得罪了權勢,有人將對聯及橫披直接送到省政府,胡、李二人終於被撤職。
石友三娶姨太
1940年,由馮玉祥軍中投靠日寇,年已半百並已娶過四房妻妾的石友三,又要娶其秘書林慰君為第五房小妾。
結婚這天,人們在大門上見到了兩副對聯:
石友三娶妻,又娶妻再娶妻,老夫配少妻
十軍團逼糧,再逼糧又逼糧,百姓缺衣糧
八大處總局,酒局肉局麻將局,局中設局,局內香甜、局外哭泣,幾時了局民安泰
小諸侯稱王,狼王豺王豬狗王,王中有王,王內相疾、王下悲傷,無非靠王刮民財
原來,這是我八路軍地下工作者化裝成老百姓,為他送豬、送羊時偷偷貼上的。
為了助興,有兩台大戲對唱。一是京劇《竇娥冤》,一是評劇《走麥城》,好像是專為石友三結婚作對似的。
大戲開演前,兩個戲台上又被貼上了對聯。
京劇戲台帖的是:
老少仇仇中仇,空中下票子
竇娥冤冤上冤,六月飄雪花
評劇戲台貼的是:
倒戈投靠,大吃大喝大抓大殺,求榮賣國
球之本能,滾東滾西滾上滾下,滾進棺材
聯賀督軍壽禹湯
民國年間,湖南督軍張敬堯為了慶壽,準備在“又一村”唱大戲。先期為來賓訂購了兩千套紫檀木幾席,又在北京雇了兩班名伶,僅旅費一項已先支三萬元。如此豪奢,簡直古今罕見。馮玉祥極為憤怒,發電報阻止他;吳佩孚也揚言“謹率全軍來為公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