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時期話劇4(2 / 3)

第三章,“《陪十姐妹》與明天”。陳幹事找到老歌師要他給他搞一個麝香,老歌師回絕他說都打光了弄不到。陳幹事拿走老歌師的鼓,他以為那鼓是用野人皮做的,可以賣大錢,還順手又拿走了他身上蓋的皮褥。陳幹事碰到生態學家,看了他的證件知道他是上海人後,立即變得熱情起來,邀他到鄉政府喝茶。老歌師對生態學家說,就是陳幹事這龜孫作踐人。王記者要采訪老歌師,林主任把他攔住,說他死了。生態學家向林主任問好,林主任卻很惱怒,怪他寫報告建保護區鬧得自己被免職。在娶媳婦的隊伍中,女方家的十姐妹扶麼妹子上轎,然後十姐妹歌隊唱著歌,提醒新娘孝敬公婆、伺候丈夫要注意的事項。生態學家用望遠鏡觀察遠方,細毛問他看什麼,他說在看丹頂鶴,還教細毛一些鳥的知識,說人和鳥是朋友。細毛問人和野人是不是朋友,生態學家想了很久才說他們也是朋友,還要求細毛每年寫信,報告鶴是否增加了。細毛不顧媽媽的呼喊,坐下認真地看《愛鳥手冊》,不久睡去。細毛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和野人手拉著手一起叫喊、一起玩耍……

高行健的《野人》是中國當代探索劇的一部經典作品,在中國話劇的民族化與現代化進程中樹立了一塊新的裏程碑。

《野人》是高行健於1984年用四五個月時間對長江上、下遊生態環境和民間戲劇實地考察後創作的一部大型話劇。《野人》思想蘊含深廣,藝術表現力極強,成就很高,標誌著高行健的戲劇創作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高行健是新時期探索劇的傑出代表。他繼《絕對信號》之後,連續發表了《車站》、《模仿者》、《躲雨》、《行路難》、《喀巴拉山口》、《獨白》、《野人》等一係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劇作,開創了探索劇的新局麵。他在創作這些話劇時具有高度自覺的理性思考,每一部劇作都有明確的理論追求和戲劇理想,因此他的每一部劇作都不僅在戲劇實踐上具有鮮明的創新特色,而且在戲劇理論上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野人》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複調戲劇。高行健解釋說,所謂“複調戲劇”就是“一個劇中有兩個以上的主題,而且以並列重疊的方式來處理這兩個主題;當然也還要統一在一個整體的構思裏。”他還說:“本劇將幾個不同的主題交織在一起,構成一種複調,又時而和諧或不和諧地重疊在一起,形成某種對位”。劇中有多個主題,這些主題交織在一起,組成多聲部對位的複調。

《野人》以生態學家在一個原始林區進行生態平衡的調查和研究為主線,以意識流式的心理敘述方式把大自然生態平衡問題、古代文化問題和現代文明問題等不同的情節線索聯係在一起,以多向、開放的思維方式對曆史與現實進行了縱向與橫向的綜合考察,從不同側麵表現出對現實的感受和對曆史的沉思。劇中有探尋野人之謎,拯救森林,維護大自然生態平衡,對古代原始文化的尋根,對人類文化史的反思,搶救民族文化遺產,對現代文明的思考(包括現代人麵臨的愛情、婚姻、家庭、事業等人生問題,愛情婚姻與理想追求的矛盾,現代人失去平衡的複雜心態)等多個主題,這些主題交織在一起,上下縱橫,交錯紐結,組成多聲部對位的複調,在相互對比、烘托與映襯的總體結構中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野人》雖有不同的主題,但是總主題仍很突出,這就是對人類異化現象的批判,呼喚文明,呼喚人類與自然之間保持和諧的統一和平衡。作者在關於《野人》的說明中指出:“在不同主題的交織中,題旨仍然是鮮明的,這就是人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應該為自己的存在爭得權力,使那些和他生息相關的原始森林,免除一場天火般的毀滅!報紙關注傳統中的‘野人’,而無視眼前的野人,以及連記者也可能包括在內的野人。”劇中通過眾多戲劇場麵揭示出,具有悠久曆史和文明的中國現代社會依然存在著開化與愚昧、文明與野蠻的矛盾衝突,人們在建設文明的同時自覺或不自覺地破壞著文明,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的災難。為此,作者呼喚文明,呼喚人類與自然之間保持和諧的統一和平衡。劇中老歌師曾伯對大自然的膜拜,生態學家對未經砍伐、踐踏、焚燒、掠奪的寧靜、壯美的原始森林的讚美與向往,都蘊含著這方麵的內容。結尾細毛在夢中與野人手拉手快活地奔跑象征人類與大自然的互相理解和溝通,反映出作者對現實的理性思考和對未來的美好理想。在這裏,作者把一個象征人類明天的旖旎的夢托給一個象征人類明天的可愛的孩子,揭示出人類的迷惘和痛苦得到了希望之光的照耀,使全劇的主題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