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3)

明朝建立,定都金陵(今南京),張景華便在鍾山結廬。

有一天,為明朝建立有重要貢獻的涼國公藍玉到鍾山拜訪張景華。張景華穿著山野之人的服裝出來迎接。

藍玉認為這道人是看不起自己,便戲說:

腳穿芒鞋迎賓,足下無履

字麵意思是,道人穿草鞋迎接客人,腳下沒穿正式場合該穿的鞋。這裏是借“足下”的雙關意(稱對方)和“履”的諧音,指責張景華“無禮”。

張景華用椰子瓢盛酒,招待藍玉,於是有了對句:

手執椰瓢勸酒,目前不鍾

鍾,古代的圓形器具,用來盛酒或糧食。“不鍾”,字麵意為不用酒鍾;實則含有“不能善終”的意思,也借“鍾”與“終”的諧音,預測藍玉的未來。

不久,藍玉果然以謀反罪被殺。

楊慎巧對弘治帝

明朝一四川狀元楊慎,以博學多才著稱於世。他雖出身於官宦之家,卻沒有紈絝子弟之習,從小就刻苦好學。

一日中午,小楊慎路過一所私塾,見先生正用戒尺責打一個學生,便上前詢問。先生告訴他說:“今晨,我出一下聯,要他們對出上聯,時過半日,尚未成句,因而一一予以責罰。”好學的小楊慎向先生請教那下聯的內容,先生說是:

穀黃米白飯如霜。

小楊慎本想替他的學生們解圍,但沉思許久也沒有結果,隻好告辭說:“老先生,您這下聯確有難度,在下一時也對不出,容我回去再慢慢思索。”此後,他隨時都在想,可是,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

後來,他隨在京城做大學士的父親楊廷和來到北京。一日,弘治帝在禦花園中宴請群臣,十五六歲的楊慎也隨父前往。時值寒冬,取暖的火盆中,黑色的木炭正燒著熊熊的紅火。弘治帝見景生情,對眾大臣說:“朕有一聯,看眾卿誰可對上。”於是念道:

炭黑火紅灰似雪。

說完,笑望群臣,等候對答。這時峨冠博帶的大臣們,個個低頭沉思。盛筵之地,卻是鴉雀無聲。

“我來對!”一個幼稚的聲音,打破了沉寂。眾大臣都用驚愕的目光掃了一眼,原來是年齡最小的楊慎。他見大家都不反對,就向前走了兩步,從容答道:

穀黃米白飯如霜。

弘治帝一聽,不禁拍案叫絕,高聲讚道:“對得好,對得好!”頓時,空氣活躍了。滿座大臣以驚慕的目光看著楊慎,發出一片“天資超卓”、“聰明過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讚歎聲。他們哪裏知道,正是這句現成的下聯,難著了楊慎,叫他苦苦琢磨了一兩年,倒是弘治帝替他對出了上聯。

王守仁巧諷皇帝

明代正德年間,武宗曾出句讓群臣來對: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語出《四書》,意在自誇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圍剿農民起義軍等“武功”。

當時,哲學家王守仁對道:

流連荒亡為諸侯憂

語出《孟子·梁惠王下》:“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意思是國君若沉湎於遊玩、畋獵、酒色,為喪身亡國之道。王守仁是借對句來隱諷武宗的。

武宗一生喜愛騎射遊獵,沉溺於聲色犬馬。他最寵信的是太子時代就陪他玩的太監劉瑾等八個作惡多端的宦官(時稱“八虎”)。劉瑾便迎合武宗喜遊貪色的癖好,經常會同爪牙弄來鷹犬、歌妓之類供他玩樂,尤其是建造了一座專供花天酒地的宮殿“豹房”,武宗和劉瑾等人幾乎整天晝夜不休地在裏邊和美女歌舞淫樂。劉瑾因謀反罪被殺後,武宗又信任狡詐的武官江彬。江彬也投其所好,以美女誘他去宣府(今河北宣化)取樂。武宗住在江彬專為他建的府第中,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常隨江彬夜闖民宅,吃喝奸淫。

王守仁用心可謂良苦,但又奈皇帝何!

小曾彥智勝馮知府

明朝成化年間,江西泰和縣出了個狀元,叫曾彥。他出身貧寒,卻很有誌氣。從小聰明過人,非常喜歡讀書。逢年過節的,常為鄰裏寫個對聯。

這裏有一個瓦窯場,平時專做瓦缽。時間一長,李老板靠瓦缽賺了錢,本身有點兒學問,就去貢院捐了個秀才。從此,他便冒充斯文,常在擔瓦缽的窯工中,舞文弄墨,咬文嚼字。

小曾彥十二歲那年,因生活所逼,便隨父親前去窯場擔瓦缽。他非常好學。一天,他趁父親前去挑選瓦缽的時候,就坐在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起書來。李老板正好走過來,一看到曾彥在看書,想戲弄他一下,便不冷不熱地對小曾彥說:“我聽說你很聰明,讓我出副對聯考考你。”曾彥並沒去理睬他,低著頭隻顧看自己手裏捧著的書。李老板隻當小曾彥有意回避他,更加來了勁頭,用挑逗的語氣說:“人家說你很聰明,現在看來不是真的。你要是能對得上我出的上聯,今日你們父子擔的瓦缽,我一分錢都不要。”小曾彥氣呼呼地說:“你說我不是真的,我說那還能是假的?李老板,李秀才,你說的話算不算數?”李老板一本正經地說:“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那好吧,快把上聯說出來。”小曾彥把書一放,霍地一下站直身子,等候李老板的挑戰。

李老板見曾彥被他用激將法激起來了,便清了清嗓子,出了上聯:

瓦裏茶壺腰插嘴。

曾彥抬頭向四下看了看,便指著剛出窯的擂缽說:

闊口擂缽肚生芽。

此聯對得很工整,在場的窯工個個拍手叫好。那個李老板隻好啞巴吃黃連,眼睜睜地看著曾家父子將瓦缽擔走。

從此,小曾彥的名聲便傳開了。

這天,曾彥像往常一樣,隨父親擔著瓦缽到吉安去賣。一路上,他聽到馮知府的三個兒子到城外賽馬時,沿途撞傷不少行人、踏壞了不少莊稼的事,心裏感到很是氣憤。他下定決心,要去泰山頭上動土、老虎頭上抓蚤子,為受害的老百姓討個公道。父親見兒子一身正氣,要支持公道,便笑著說:“兒子,你去吧!”沿途百姓有認識曾彥的,見他為大家撐腰,感到有了希望,就隨後跟了去。

一個時辰以後,小曾彥便來到知府衙門前。在衙門的兩邊,各站著一隻大獅子,瞪著銅鈴似的大眼睛,張著血盆似的大口,怪嚇人的。可是小曾彥一點兒也不害怕,隨手拿起鼓槌,便“咚、咚、咚”地擂響了門口的驚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