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消極與挫折的心理轉化1(1 / 3)

第五章消極與挫折的心理轉化

消極心理,狹義上是指個體心理的一種消極反應,表現為信心缺失、多疑、沮喪、沉淪、看破紅塵等。廣義上是指個體因受自身遺傳因素或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所衍生出的一種病態的心理,這種心理形成後對患者的意識特征和行為反應產生很大影響。

挫折心理往往是與個人的理想在追求過程中受到阻礙,以至於不能實現有關。我們懷抱著許許多多的幻想、希望,為將其變成現實,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作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性地不能得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挫折也可稱為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的緊張情緒狀態。第一節消極心理會侵蝕人的勇氣

消極心理是指我們個體因受自身或外在因素影響,而不滿意於自身條件或能力,進而造成信心的缺失,而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又進而對人的社會生活產生消極影響的消極心理狀態。其主要表現為憂鬱、煩惱、孤獨、鬱悶、發脾氣、沮喪等。

在行為上還可以表現為抽煙、喝酒、吸毒等。所有這些都是由我們消極的思想導致。讓我們告別消極,重回積極快樂的人生吧!

1.認識消極的表現形式

人的心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積極的心理能調動人的能量,煥發出激越與熱情,而消極心理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影響極大,如不能及時根治,就有可能危害我們的正常秩序,就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

如果你身處逆境之中,並不停地抱怨命運,認為生活虧欠了你,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那麼,你已陷入了消極情緒的泥潭。

消極情緒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卻是不健康的,它是人自尊和自愛、自勵、自信的對立麵。消極情緒不利於人的振作,是人衝出逆境的絆腳石,甚至可以說,它就像一劑慢性毒藥,侵蝕你的勇氣、力量和時間。任其發展下去,將使人失去一切。

消極心理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

(1)嫉妒

嫉妒使我們心中充滿惡意、傷害。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產生了嫉妒情緒,那麼他就從此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裏,他不能在陽光下光明磊落地說和做。而是麵對別人的成功或優勢咬牙切齒,恨得心痛。

嫉妒的人首先傷害的是自己,因為我們把時間、經曆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積極進取上,而是日複一日的蹉跎之中。嫉妒同時也會使人變得消沉,或是充滿仇恨。如果我們心中變得消沉或是充滿仇恨,那麼他距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遙遠。

(2)憤怒

憤怒使我們失去理智思考的機會。許多場合,因為不可抑製的憤怒,使我們失去解決問題和衝突和良好機會。而且,一時衝動的憤怒,可能意味著事過之後付出高昂代價的彌補。

在實際生活中,憤怒導致的損失往往可能是無法彌補的。你可能從此失去一個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戶;你可能從此在領導眼裏的形象受到損害,別人也從此開始對你的合作產生疑慮。

憤怒時最壞的後果是,我們在憤怒的情緒支配下,往往不顧及別人的尊嚴,並且嚴重地傷害了別人的麵子。

損害他人的物質利益也許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而損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卻無異於自絕後路,自挖陷阱。如果你心中的夢想是渴求成功,那麼,憤怒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敵人,應該徹底把它從你的生活中趕走。

(3)恐懼。

過分的擔憂可能導致產生恐懼,而恐懼則使我們學會回避,,而不是迎接挑戰。對某些事物的恐懼情緒,可能來自於缺乏自信或自卑。

一次失敗的經曆或尷尬的遭遇都可能使我們變得恐懼。比如,我們經曆過一次在公眾麵前語無倫次的演講,可能是我們從此恐懼演講。這無疑使我們在生活中憑空少了許多機會,本來可以通過一番演說和遊說來獲得成功機會將從手指縫裏溜走。

產生恐懼情緒而不想方設法加以控製和克服,這樣的潛台詞相當於默認自己是個怯懦的失敗者。成功的路途上小小的失敗就令他望而卻步,駐足不前,那麼,成功後可能麵臨的更大的挑戰他又如何能應付呢?

(4)抑鬱

成功路途中最可怕的敵人是抑鬱。如果說別的消極情緒是成功路上的障礙,使成功之路變得漫長和艱險。那麼,抑鬱根本就是成功路上的南轅北轍。

克服別的情緒問題可能隻是個修養和技巧的問題,克服抑鬱卻相當於一項龐大的工程,它需要徹底改變你的天性:從認知、態度到性格、觀念。

如果我們患上抑鬱,那麼既有的成功也會離我們而去。因為成功帶給我們的不是喜悅,不能使我們興奮起來,我們沉浸在自己的瑣碎體驗裏不能自拔。

(5)緊張

適度的緊張使我們能集中精力,不致分神。但緊張過度卻使我們長期的準備工作付諸東流。本來設想和規劃得很好的語言和手勢,一緊張便會忘得一幹二淨。

過分的緊張使我們變得幼稚可笑:臉色發白,或漲得通紅;雙手和嘴唇顫抖不已;冒著冷汗;心跳劇烈,甚至使人感到心悸;呼吸急促;語言支離破碎。

這樣的情形使我們宛若一個撒謊的幼童。緊張可能僅僅是因為缺乏經驗,準備不足。

(6)狂躁

狂躁容易給人以一種假象,仿佛我們很精力充沛、說話和做事都那麼有感染力,顯得咄咄逼人。

可是我們狂躁者的談話沒有深度,行事缺乏條理和計劃性;說過的話轉眼就會忘記,交給他的任務也不會受到認真對待。

狂躁的情緒容易使我們陶醉,因為我們的自我感覺好極了,我們會顯得雄心勃勃。可是,世界上沒有狂躁者取得成功的例子。

(7)猜疑

猜疑是人際關係的腐蝕劑,它可以使觸手可及的成功機會毀於一旦。愛情因為猜疑而變得隔閡,合作因猜疑而不歡而散,事業因猜疑而分崩離析。猜疑的原因是缺乏溝通。

許多猜疑最終都證明是誤會,如果相互之間的溝通順暢,那麼猜疑的黴菌就無處生長。

對成功路上艱難跋涉的追求者來說,猜疑將是一個隨時可能吞沒你整個宏偉事業的陷阱。因為你的猜疑可能隨時被別人利用,而蒙在鼓裏的你還渾然不覺。其實,隻要你細加分析,就不難發現猜疑是多麼的沒有道理和破綻百出。

猜疑的另一個原因是對自己的控製能力缺乏足夠的自信。為什麼會猜疑?因為擔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而這種擔心顯然是由於對自己控製局麵能力信心不足造成的。

2.克服消極的方法

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難免會有消極心態,它是時時幹擾我們工作和學習的一種心態。因為消極心態使人心情特別壓抑,情緒低落,會使人喪失鬥誌,放棄理想。

我們消極心態嚴重的人往往不愉快,情緒不穩定,對身心造成損害,易患多種疾病。此外,消極心態還會使我們意誌消沉,有時甚至會產生違法亂紀的行為。

那我們要怎樣克服消極心態呢?

(1)認清事實

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不可能每個期望都達到,而每個期望都有可能達不到,這是客觀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如意,事事都可能不如意。

(2)心理準備

當我們在準備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最高效的去行動,采取最穩妥的辦法。但心裏我們卻要先想到會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並在心態上接受失敗的可能性。

當我們已經做好準備的時候,便不會使我們的理智因措手不及而顯得無能為力,不會讓我們的情緒因一時失控而壞了行動。

(3)恰當定位

期望我們在確立自己的目標時,要定位恰當,期望值要符合客觀實際。

(4)行字當頭

我們不要經常講“我不行”,要多說一些“我能行”。敢於肯定自己和相信自己是信心的表現,而肯定自己的信心是通過比較得來的,隻有在比較中發現自己的長處,才能找到肯定自己的支撐點,才能樹立信心,告別消極。

(5)獲取支持

要想克服我們的消極情緒,獲取別人的精神支持無異是最好的方法之一。而獲得心理支持、抵製消極情緒最好的辦法是寫信。

書信的語言是經過我們思考、過濾、濃縮過的,語言更正確且更有價值,讀的人有效果而且更能被感動。書信的語言可以很容易的保存,過後我們再拿出來看能起到加強印象,加深感動的效果。

我們隻要與我們的父母通信,相信一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力量。想想當你讀著父母那充滿溫馨快樂和積極樂觀的話語時,你將會受到多麼大的感動?你會不積極的麵對生活嗎?

(6)做出表情

表情是可以改變我們情緒的。通常我們隻知道表情是我們內心的反映,而實際上由於類似於條件反射的道理,我們的表情也會引導心理去配合表情。

有了這個方法,當你產生消極情緒的時候,你馬上做出一個積極的表情,以改變消極的情緒。比如你燦爛地舒展一笑,一定會讓你的心窗瞬間打開,看到窗外盡是美麗的景色,原本不美的也會變美。

你甚至不需要發自內心才笑出來,哪怕僅僅是肌肉機械的做這個運動,你的心情都會變好。並且您笑得越逼真,越舒展,效果越好,所以您平時練習好吧!

(7)轉移注意

當我們感到消極時不妨把注意力從消極的心理緊張和焦慮轉向其他事物,以淡化或忘記那些令人不快的情緒反應。如心情不佳、憂愁鬱悶或發怒時,最好去大自然中散散步,,聽聽輕鬆愉快的音樂,看看喜劇電影、幽默漫畫等。

(8)保持幽默

幽默在保持我們心理健康上有著奇特的功效,它可以放鬆緊張的心理,解除被壓抑的情緒。

(9)自我安慰

遇到挫折、產生苦惱時,不妨適當進行一些自我安慰,這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貼心小提示

朋友們,現在讓我們來告訴你一些告別消極不良情緒的小方法吧!雖然方法小,可都是很有效的啊!

1、宣泄法

將積聚在心裏的痛苦、憂愁、委屈等發泄出來,使人輕鬆、氣爽、一吐為快。宣泄的方式主要有傾訴、痛哭和寫日記等。

2、疏導法

當不良情緒出現時,可找你信任的人、能體諒幫助你的人、或有共同經曆的人,向他們傾訴,並請他對你進行勸說、安慰、開導,可使你茅塞頓開、想通問題、解除煩惱。

3、暗示法

暗示可分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當感到失落,茫然不知所措時,你可尋找語言暗示,或用他人的言行作榜樣,來勸說自己。

4、轉移法

當自己遇到不愉快的人和事時,運用各種方法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和喜歡的事情上去,或離開令人傷感、憂鬱的環境。如去散步、下棋、垂釣、練書法、聽音樂、看電視、逛公園,探親訪友等。

5、寬容法

一方麵寬容別人,對別人的過失和不敬不要耿耿於懷、斤斤計較;要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另一方麵要寬容自己,對自己的過失、挫折、不幸、要想方設法解決矛盾,擺脫困境,做到自我解脫、自我安慰、自我拯救。

6、克製法

認識消極情緒的危害,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加強修養,培養自製力,運用理智和意誌的力量加以控製。要寬宏大量,要把事情看得淡一些,不要鑽牛角尖。

7、寄托法

離退休之後,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便容易產生失落感、孤獨感、憂鬱感。這時應當尋找精神寄托,培養一些愛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發揮餘熱,再作貢獻。做到“有事心方健”、“有為則常樂”。

8、情趣法

想方設法使生活過得色彩斑斕、興趣盎然、充滿生機、富於情趣。如培植花草,持竿垂釣、吟詩作畫、潑墨揮毫、撫琴弄弦、讀書看報等。可開闊眼界、陶醉情操、爽心悅目、消除煩惱。

9、升華法

把消極情緒化為動力,變壞事為好事,爭取事業有成。人們對待挫折和不幸有兩種態度:一是悲觀失望、灰心喪氣、懊悔歎息、消沉下去;一是找出受挫折的原因,取得經驗教訓,化悲痛為力量,做生活中的強者,繼續拚搏,爭得優異成績。

10、幽默法

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具有幽默感的人,可以從容自如麵對不愉快的事,使不良情緒得到調節,如通過幽默的說笑,通過對相聲、喜劇、幽默故事的欣賞,能使人感到全身輕鬆,心情舒暢。

11、讓步法

當遇到挫折、煩惱和不愉快之事,且矛盾無法解決時,不妨做些適當讓步,退一步天寬地廣,讓三分海闊天空。適度讓步可使自己在心理上解脫,減輕精神壓力和精神負擔。

12、遺忘法

已經過去的事,特別是不愉快的事,不要老去想、去回憶,應當做到“言完事過如雲散,何必三思繞心纏?”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思維活動,努力強迫自己少想或不想那些煩惱之事,直至把它遺忘掉。

克服消極情緒的方法還有童趣法、尋樂法、寬心法、安慰法、理解法、順應法、修心法等。每人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用。第二節依賴心理是惰性的表現

依賴心理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表現,其主要特征是凡事都想依賴於別人。這種人遇事往往猶豫不決,缺乏自信,很難單獨進行自己的計劃或做自己的事,由於缺乏自立、自信、自主的精神,因此對成功與發展極為不利,所以必須引起我們重視。

1.認識依賴心理的危害

依賴心理又稱惰性心理,它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諸如,想辦一件事不敢獨立去做,總是想跟他人一塊去做;遇事沒有主見,總是等待別人作出決定;不相信自己,不敢講出自己的見解,怕得不到人們的認可;對領導唯命是從,讓幹啥就幹啥,生活平穩,少煩惱等。

就其本質來看,依賴心理是一種懶惰的心理表現,依賴別人,自己不必動腦筋,費精力。不管是天紅地綠,都不會因獨出心裁而承擔責任。

至於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這種依賴明顯地表現為夫妻間的依賴和子女對父母的依賴。

我們有的家庭男人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說一不二,使得妻子唯唯諾諾,不敢出大氣,這樣做的結果是妻子完全處於依賴狀態,對什麼事也不再動腦筋。

我們有的家庭對孩子管得過嚴,包得過寬,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不用操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操心,同時也淡化了奮發意識和進取精神。

健康的、平等的人際關係是具有選擇性的,這種選擇性能使人得到友愛及獨立性。而隻要存在著心理上的依賴性,就必然不會有選擇,也就必然會有怨恨和痛苦。

一旦你覺得需要別人,離不開別人,你便成了一個脆弱的人。也就是說,如果你所需要的人離開了你、變了心,那麼你就感到被人拋棄,茫然不知所措,精神極為痛苦,甚至崩潰。

依賴別人如父母、師長、領導、朋友等的人,會把別人看的比自己重要,期待著別人的安撫與讚許,會自覺不自覺地迎合別人的意願說話、做事,以取悅對方。而將自己置於依附的地位,這樣就喪失了自我,事後會感到怨恨,心中不平,而不如此又感到內疚和不安。

從心理學角度看,依賴心理是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選擇。當你選擇依賴時,就會使你失落獨立的人格,變得脆弱、無主見,成為被別人主宰的可憐蟲。

產生依賴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麵:

一是教育不當引起的心理依賴。如有的青年人,從小受到父母的過度溺愛和嬌縱慣養,自己生活的一切均由父母包攬,生活中從沒有為自己的事情考慮過,全部聽從父母的擺布,使得自己不懂生活的艱難,養成了做事靠父母的依賴心理,缺乏獨立生活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是自卑衍生出來的心理依賴。有的青年人有較嚴重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不如他人,如知識貧乏、能力不強、笨嘴拙舌,因此在日常交往中,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配角位置,心甘情願地受他人的支配。

2.克服依賴心理的方法

依賴心理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影響個人獨立人格的完善,製約人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力。要克服自己的依賴心理,也並非朝夕之事,而要多角度、長時間地去攻克它。我們該如何逐步克服自己的依賴心理呢?

(1)堅定意誌

對於我們已經養成依賴心理的人來說,那就要用堅強的意誌來約束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都有意識地不依賴父母、妻子或其他的人,這就不必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思考,也不必遵從他們的意見辦事。同時自己要開動腦筋,把要做的事的得失利弊,考慮清楚,心裏就有了處理事情的主心骨,也就敢於獨立處理事情了。

(2)有責任感

一些沒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生活懶散,消極被動,常常跌入依賴的泥坑。而我們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都有一種實現抱負的雄心壯誌。我們要求自己嚴格,做事認真,不敷衍了事,馬虎草率,具有一種主人翁的精神。

這種精神是與依賴心理相悖逆的。選擇了這種精神,你就選擇了自我的主體意識,就會以依賴他人而感到羞恥的。

(3)獨立做事

單獨地或與不熟悉的人辦一些事或做短期外出旅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鍛煉獨立處事能力。

自己單獨地辦一件事,完全不依賴別人,無論辦成或辦不成,對你都是一種人格的鍛煉。

與不熟悉的人外出旅遊,是由於不熟悉,出於自尊心和虛榮心,你不會依賴他人,事事都得自己籌劃,這無形之中就抑製了你的依賴心理,促使你選擇自力更生,獨立的人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