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太陽》中的“匪氣”(1 / 1)

《野太陽》中的“匪氣”

雷小軍

周末的夜晚,斜躺床頭,於一盞孤燈下,讀葉劍秀老師的小說《野太陽》。很久沒有認真地去讀一部書了——生活的繁瑣常常讓自己沒有時間或者沒有心緒認真去讀一部小說。然而,《野太陽》,我還是一口氣讀完了。翻到最後一頁,看看時間,已近淩晨兩點,竟沒有一絲睡意。腦海中,激蕩著那個時代和背景下的中國,主人公趙子開一生的恩怨情仇。恍惚中,似乎自己也變成了民國女子,看軍匪混亂,沐抗日戰火,曆經那一場飽經憂患、蒼茫而真摯的人生。

曾記得一次在外地,被朋友笑譏為“土匪窩裏出來的姑娘”,笑談中,說曾經的魯山,土匪橫行,不顧天道倫理,殺人越貨,因為太窮,什麼都去“搶”……於是很為自己有這樣的祖先和曆史失落了一陣。看完了《野太陽》,我才真正了解了土匪的生活,理解了我們那些祖先的被逼無奈,感受了飽經憂患中土匪的人性。所以,才有了渴望擁有“匪氣”之說。

其實,我知道,這本小說,傾注了葉老師大量的心血,我那短短的一句話,完全不能表達對《野太陽》的讚佩與感慨。

那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主人公趙子開本是良家之子,幼年父親突遭匪害,家道中落。後因生活所迫,外出拜師學藝,卻因情染已許婚女子,惹怒權勢人家,被人追殺中隻得上山為匪,以求活命。後又遭暗算,一怒之下,槍殺匪首,自立為王。至此,他的匪性和野性逐漸顯現,由一棵不起眼的山間小樹,成長為一輪光熱俱烈的野太陽。

槍殺多事的和尚、火燒仇人家宅、夜割團長耳朵、義滅堂叔、抗擊匪侵、災年救民、槍殺紅杏……一幕幕,一段段,都抒寫著一顆野太陽的俠肝義膽,也凸現著一個綠林嫋雄的自私和武斷。匪性和人性的完美結合,讓一個活生生的趙子開以“野太陽”的形式立到了我們麵前,渾身寫滿匪氣,卻不由讓人為其匪氣擊掌叫好,甚至,恨不生在那個時代,恨不是須眉,恨沒做這樣的土匪,恨不能親去行俠仗義、勒富濟困、痛殲日寇……

一直固執地認為,為人就應該溫婉隨和,於是工作中生活上,謙讓成了習慣,溫婉變成了幾近懦弱,隨和到沒有自信和主見,先是少了“匪”的勇氣,後是沒了“匪”的能力。有人說亂世出英雄,時代逼豪傑,也未嚐不對。即使今天的我們處在和平年代,也應該擁有些子開的“匪氣”,至少是多些創新的膽略,向上的勇氣,追尋的夢想,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土匪窩”裏、在我們實實在在的日子中,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和更高尚的文明。

劍秀老師在小說的扉頁上說:這世界其實就是天和地,這世界其實就是男和女,這世界其實就是愛與恨,這世界其實就是悲與喜。我想說,因為有天有地,因為有男有女,所以有愛有恨,所以有悲有喜,所以才有野太陽,才有了野太陽的“匪氣”。這匪氣,乃子開的匪氣,勇謀的匪氣,善良的匪氣,正義的匪氣。因了這匪氣,才有了人性,有了人生,才有了寫不完歌不盡的生命樂章。

合上書本,思緒仍停留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歪脖寨,眼前,是荒蕪蒼涼的山野,耳畔,是紅衣綠褲的荷姑娘輕聲地吟唱:

你是一顆野太陽,

一路小曲一路唱,

匪事情仇刀槍見。

功過是非濟滄桑。

身後不談功名事,

往事雲煙任短長,

我心中的野太陽……

我在想,再走出魯山這座小城,我會自豪的告訴他們,我是“土匪窩”裏出來的姑娘。如果可能,也許還會自豪地唱一曲《野太陽》,充滿野性的匪氣,寫滿至情的真誠,凝滿生命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