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黃土厚韻》這部書的名字是幾個朋友經過斟酌給起的。我感覺不錯,挺恰切的,就用了。
這部書是我的小說、散文結集,收錄了我發表於不同時期的小說、散文,時間跨度很大,事件不同,人物迥異,多取材生我養我的鄉村。就文學層麵上而言,這部書確顯稚拙,似乎沒有多大的閱讀和欣賞價值。
鄉村是個極為廣闊的天地,鄉村是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這裏的民風民俗,經過幾千年的演繹和沉澱,形成了獨特而濃鬱的文化內含,在這文化底蘊十分豐厚的氛圍裏,孕育出了萬物之靈氣、人類之特性。鄉村人各色各樣,甚或粗野,但血液裏奔騰的是激情,精神裏蘊含的是骨氣。鄉村人的欲望似乎不高,人生追求也似乎沒有深深的境界,但在他們身上和眼神裏折射出的是質樸和豪邁。正是他們堅實的脊梁和聰靈的智慧,支撐著偉大的國家和民族。
出生在鄉村,在這片黃土地上生活了幾十年。“為什麼眼裏常含淚水,因為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對家鄉的各類人物太熟悉了,很想用手中的筆,刻畫他們的豐富形象,揭示他們的內性世界,描述他們的生存狀態,張揚他們的人格特性,但心有餘而力不足,用心做了,總是做不好。
出這部書的目的很簡單。過去發表的文字,沒有電子稿,一旦變為鉛字,不存原稿,全憑留存報刊。因時間較長,又經幾次遷居,遺失許多,甚為遺憾。惟恐長此下去,再有丟失,不如結集。
結集出版這部書,是為了給自己存留一份記憶。好呆都是自己用心血和心靈記述下來的文字,如同自己的兒女,無論醜俊,傾情所致,不忍怨責和舍棄。沒有展示和誇耀的意圖,隻是想把過去的文字收成打個包,儲存為永久的懷念,重新開始新的曆程。
整理書稿的過程十分繁瑣不易。春節期間,女兒笑杉休假在家,便囑她幫我打稿。因天氣寒冷,女兒偷懶,做得極不認真,臨到開學匆匆打完敷衍交差,其中差錯隨處可見。工作繁忙之餘,我加班加點,閱覽全書,做了較大糾正。書稿交由文聯小楊排印成書。知道其中遺漏甚大,便托文友魯道先生幫其審閱。魯道兄文學功底不凡,做事極其細致,居然改出三百多處錯誤,驚歎之餘甚為感激。再交小楊排印,仍不見其煩。
書傳後人,不可有誤,實乃馬虎不得,便想尋高手修正。魯厚之先生是魯山資深老師,德高望重,語文權威之一,寫得一手好文章,於是請求魯老師斧正。
魯老師欣然答應。
魯厚之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令人歎服。他以飽滿的熱情,伏案批閱,一字不落,用時月餘,先後兩次批閱《黃土厚韻》全稿。期間所付出的辛勤勞動,令我感佩之至。其中的大部分改動,規範了我行文粗糙的毛病,令我受益匪淺。
書稿的整理告成到交付出版社,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和心血。我心存感激,在這裏說些感謝的話顯得多餘。既然都是朋友,不必客氣,感恩不言謝,朋友的情誼是需要用心記起來的。
書已至此,難免還有謬誤和遺漏,敬請讀者包含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