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校物理教學的指導3
8.初中生學習物理方法的指導
指導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新編教材中指出“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可見,重視物理實驗,掌握科學的觀察、實驗方法是實驗教學成功所在。
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以做好演示實驗為前提,增強實驗的趣味性,為學生做好實驗起到良好示範作用。同時,在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現象,勤於思考問題的習慣。例如:學習大氣壓時,讓學生注意觀察並思考,為什麼茶壺蓋上都有一個小眼,這個小眼起什麼作用,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多細心觀察周圍的實際生活和生產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現象並與課本知識聯係。如學習壓強、摩擦後,可以有意識地觀察日常生活中人們用針在縫被子時,為什麼手上套上頂針箍,並把針在頭皮上摩擦,這目的又是什麼,使學生養成愛觀察、勤思考的習慣。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教材是學習物理的基本依據,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初中物理課本文字精煉,語句準確,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圖文並茂,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與一體,完全適合與中學生閱讀、理解、探索。
教師在開始上物理課時就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按照新教材編排體係,首先要閱讀課前問號和課題,了解問題的提出,明了問題解決的方向;其次閱讀小標題、插圖和正文,讀小標題可以知曉知識框架,插圖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補足個別學生孤陋寡聞的現象。新編教材中的插圖很多,且許多插圖具有漫畫特征,形象生動,直觀性強,圖文並茂,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時,要重視對插圖理解,指導學生結合教材上的文字敘述認真分析插圖中的每一條線段,每一部分圖示表示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問題,表示了什麼物理現象和過程。
指導學生解題的正確方法及規範解題
做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學生複習、鞏固應用知識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指導學生解題過程中,必須指導學生解題的正確方法。
如教師在指導學生解答說理題時,要求學生按三步進行;講道理、擺事實、得結論。
在電學題目中往往由於電路中接入電流表、電壓表而使電路變得較為複雜,但又因為電流表內阻很小,電壓表內阻很大。教師應指導學生把電流表看成是閉合開關棗一段導線,把電壓表看成斷開的開關,這必將使電路大為簡化,看出一個電路的主幹。如下麵兩例中,同時解物理題時要規範、全麵,符合要求。如:畫光路圖時光線一定有傳播方向並畫實線,法線、虛像用虛線;問答題敘述要清楚,不能答非所問,詞不達意;計算題要寫必要的文字說明,寫出公式,代入數據要有單位,最後得出結果。
教師在上新課時,除把知識要點和概念講清楚外,在講解例題時注意解題的方法和書寫格式,對學生的作業嚴格要求,不能馬虎,通過歸類講解、認真分析、規範訓練、嚴格要求,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養成規範解題的習慣。
注重知識的整理和認真訂正錯誤的習慣
複習是鞏固知識、加深理解的重要環節。因此,學完一章後我就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將所學知識按物理學本身的內部結構整理成有機聯係的較完整的知識體係,弄清章節的前後聯係及每一部分知識在教材內容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便於融合貫通。最後教師總結示範出小結,通過寫小結不但有助於更加深入、全麵地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研究學生的心理,使學法指導真正落到實處
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如求解同一道比較複雜的物理應用題,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往往由於思維敏捷,分析能力強,能較快地從錯綜複雜的條件中理清思路,抓住主要矛盾,使問題迎刃而解,甚至可以做出幾種不同的解題材方案,並找出最合理、最簡便的解法。而智力水平低的學生則大不相同。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要顧“兩頭”帶“中間”,注意對於不同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根據學生的特點,盡量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同時在指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及時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改進、完善學習方法,使傳授的方法科學、準確,符合認識論的一般規律。總之,指導學生的學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大膽探索,不斷實踐,幫助學生從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真正屬於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增強學習的效果。
9.中學物理教學的模式探究
課題提出的實驗背景
(1)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與學的創新,從而達到創新性能力的培養,在新形勢下中學物理課堂教學將麵臨諸多問題。
(2)新的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師觀、學生觀和教學評價觀已無法推進新課程方案的實施與推廣,尤其在信息化社會,麵對大容量的信息資源,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已無法實現新的教學目的,將阻礙學生全麵素質的提升,同時,信息容量的加大但課時實數的減少,如何優化組合教學載體,將新課程內容加以整合,教師自身不僅需要以研究的態度對待課堂教學,將學習內容和個案總結加以自我優化和歸納,更應當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和總結中,采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對個案進行分析、歸納、研究,從而在研究中實現創新,在創新中進行研究,引導學生優選學習方法,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知識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整合,同等時間內實現信息量的最大獲取。
(3)新型學習模式。
以研究性學習為特征的新型學習觀已成為全麵提升學生素質的主要學習形式,在這種大的背景之下,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采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實現知識的重新應用和能力的提高,從而在情感和意誌品質上獲取良好的體驗,達到優良個性品質的培養。新型的教學觀以及角色意識的更新,教學過程評價的重新認識與定位,研究性活動與課堂教學的關係,傳統課程與研究性課程的關係,這給中學物理教學提出了新問題,將引導教師和學生進一步研究。
(4)內容的歸納與整理。
高考模式的改革,強調學科內部的綜合,相近學科的綜合,這與傳統的學科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方法論和學科思想上是整體與部分的差別。新課程理念強調大學科思想教育,這給中學物理教學提出了更新的研究課題,因此,對學科內容、方法論和學科思想加以自省歸納進行整合,以研究性的觀點對待教與學的關係。
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構築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實驗模式問題;
(2)整合教學客體,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傳統教材與研究性課程問題;
(3)教師分類歸納教案、學案,引導學生歸納個案材料,實施創新性研究,進行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模式的探索;
(4)構築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學模式;
(5)研究新高考模式下與其它學科教學交叉關係,進一步做好X模式教學的新探討;
(6)研究“個案自省-歸納-創新性研究”下高一、高二、高三教學;
(7)研究“個案自省-歸納-創新性研究”下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