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七章 坑殺儒家3(2 / 2)

有些上了年紀的老秦人小聲嘀咕道:“皇上體恤,不僅給犯人留個全屍,還讓他們死有葬身之地。”

一言既出,在場人無不變色!

午時終於到了,一大片麵容枯槁遍體鱗傷的儒家人士被押進了山穀。

邢台中央,兩排號角齊鳴,嬴政不會出麵,李斯也沒有來到現場。監刑的是新上任的廷尉姚賈,離間六國讓他立了大功,奠定了他的廷尉生涯。

隻見姚賈麵色鐵青的念著決刑書,一字一句如釘子一樣刺進儒家人的心上:“詔,查孔門儒生四百六十七名,無視大秦新政之利,不思國家善待之恩,議古論今,散布謠言,誹謗皇帝,勾結六國老世族,圖謀複辟三代舊製。屢犯法令,罪不容誅!為禁止以文亂法之惡習,為禁止複辟陰謀之得逞,將所有觸犯法律之人處坑殺之刑!始皇帝三十五年秋。”

頃刻間,慟哭響徹天地,儒家人沒想到自己竟然是這樣的下場。如果殺頭,轉瞬之間,命已歸天,一刀兩斷,一了百了。這坑殺便是精神上對人的極大折磨,看著眼前士兵挖掘坑土,然後將自己活活推下去,再一鏟一鏟的將自己埋葬,經曆土從天降,然後自己窒息而死。這是一種漫長的死法,這是一種讓人精神瀕臨崩潰的刑罰,如今,正在儒家人的身上體現著。

四百六十七人已有少數人在監獄中死亡,這讓他們撿了個便宜,否則此等膽識如何能夠麵對今日的坑殺?那些隻是收受賄賂的人此時已後悔莫及,他們怎能想到自己就是因為一點錢就將自己送往這條不歸路?更痛苦的是這些儒家人中還有個別是心向大秦立誌做一番事業的人士,隻可惜,所有的雄偉藍圖都將隨著自己生命的消逝永遠的埋葬在地下。

淳於越此時反而平靜了,他看著自己的同窗一個個被推下坑中的慘像心中卻沒有了先前的恐懼。他沉思著,似乎身邊的撕心裂肺沒有傳入他的耳朵裏一般。原來生命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儒家的核心人員就這樣永遠的消失。老師,學生沒有將儒家文化發揚光大,無言麵對九泉之下的您啊!

他緩緩跪下,對著東方齊魯大地磕了三個響頭,看著士兵手中的挖掘工具,一個箭步飛過去,撞向堅硬的鐵器上。

一聲悶響,鮮血直流,腦漿崩裂。

儒家博士被淳於越這一舉動震驚了,一股平生從未有過的勇氣湧上心頭,他們想起來儒道兩家對秦國曾下的預言,一時間竟異口同聲的念了出來。

“秦始皇,何起梁,開吾戶,據吾床,張吾弓,射東牆,唾吾漿,以為糧,前至沙丘當滅亡……”

一遍接著一遍,聲音一聲高過一聲,一遍比一遍整齊,一遍比一遍響亮。姚賈聽清後大驚失色,下令迅速掩埋。泥土從天空灑落,儒家人此時卻腰板挺直的迎麵而向,泥土掉入嘴中含糊不清,直到頭頂被泥土湮沒預言才銷聲匿跡。整個刑場,死一樣的安靜。

多年以後,驪山刑場已草木森森,關中人們還記得那一幕:儒家博士被推下深深的土坑,泥土開始飛揚,先是種種撕心裂肺的慘叫,漸漸變成一聲聲沉悶的低嚎,最後便沒有了聲息……

扶蘇從鹹陽趕來,得知要坑殺儒家人後馬不停蹄的前往驪山刑場。多年的曆練,讓他有了自己的主見,他是極力反對坑殺儒家的。他來到嬴政的殿前,哭喊著希望父親能夠收回成命,可是無人應答。最後隻得隻身趕來,但已塵埃落定。

扶蘇跪在刑場前,看著沒有一絲鮮血的驪山刑場,心中慟哭流涕。李斯告訴過他,一群不好好為國家效力,卻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來的人,此次皇上沒有做錯。但扶蘇的心依舊堅定:如此大麵積的坑殺士子,必然讓天下離心離德。複辟之人不會因此而消亡,相反隻會激起他們更大的憤怒,激起更多反秦的浪潮。他預感到,此事將影響深遠。

正如扶蘇所說,張良等人已開始逃亡。函穀關外的駐紮正是進退自如的地方,捉拿的消息一傳出,他們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張良得到盧生與淳於越慘死儒家人被坑殺四百餘人的消息後,看著項羽同樣幽怨的眼神,暗暗的咬著自己的牙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