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明治維新
日本明治天皇政府自1868年開始實行的一場資產階級的改革運動,史稱明治維新。在政治方麵,“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麵,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麵,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但是,這次改革並不徹底,保留不少封建殘餘,並出現軍國主義,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
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一次最大規模的起義。1857年,駐紮在密拉特的士兵因反對英國殖民者的宗教歧視,而發動起義,由此,引發了一場空前的民族大起義。起義中心城市是德裏。義軍在那裏建立了行政機構,推動了全國各地的起義浪潮。許多地方的封建王公也加入起義隊伍,並起了領導作用。其中占西女王成為印度的民族英雄。這次起義持續到1859年,最後被英國殖民軍隊鎮壓下去。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義,充分體現了印度人民團結對敵、反抗殖民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堅強決心和英勇鬥爭精神;在政治、軍事、財政等方麵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促進曆史進程;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在東方的侵略氣焰,間接地支援了伊朗、中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
國際工人協會
即第一國際。1864年9月,在英國倫敦宣告成立。馬克思是它的創立者之一。馬克思起草了國際工人協會的成立宣言和臨時章程,規定國際工人協會的任務是團結各國工人,為解放工人階級,廢除任何剝削階級的統治而鬥爭。國際工人協會是在科學社會主義指導下,按照民主集中製的原則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是國際工人協會的靈魂。國際工人協會團結了各國工人階級,傳播了科學共產主義。與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及工聯主義等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進行了不調和的鬥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工人運動幹部。1872年,國際工人協會海牙大會鑒於歐洲政治局勢的原因,協會無法在歐洲繼續活動,決定遷往美國紐約。國際工人協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偉大使命,於1876年7月,在美國費城會議上,正式宣告解散。國際工人協會奠定了工人國際組織的基礎,使工人做好了革命進攻的準備。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一詞,在法國近代史上出現過兩次。一次在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巴黎的城市自治機構。在吉倫特派上台後,它實際上成為當時的第二政權。二是在1871年法國無產階級在巴黎建立的世界曆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義,奪取政權;26日,巴黎公社選舉;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當選的公社委員中,大多數是工人或公認的工人階級的代表,其代表人物有瓦爾蘭、弗蘭克爾等。公社成立後,無產階級發揮了革命的首創精神,在政治、軍事、社會經濟等方麵實行一係列革命措施,創造了巨大業績。公社廢除了舊的常備軍,代之以國民自衛軍;取締反動警察,打碎了舊的司法機構和審判製度,代之以新的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摧毀了資產階級議會製,代之以公社委員會。公社高舉國際主義旗幟,摧毀象征拿破侖軍國主義的萬多姆廣場上的凱旋柱,並把萬多姆廣場改名為國際廣場。在社會經濟上,公社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規定公社職員的薪金不許超過熟練工人的最高工資,實行免費義務教育。被推翻的資產階級政府逃亡凡爾賽後,組織軍隊對巴黎公社進行鎮壓。1871年5月底,由於寡不敵眾,巴黎公社被扼殺了。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它充分體現了無產階級的革命首創精神和徹底革命精神。公社的曆史功勳永遠記在世界人民心中。
五月流血周
即1871年5月21日到28日,巴黎公社保衛戰的最後一周。5月21日,凡爾賽反動軍隊在奸細的指引下,從巴黎西南方闖進巴黎。公社社員奮起反擊,與敵人展開激烈的巷戰。從5月21日到28日的一周裏,數以萬計的公社社員被反動派屠殺了。這就是曆史上所稱的“五月流血周”。充分體現了資產階級反動派對工人起義的殘酷鎮壓,也體現了公社社員為捍衛曆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第二次工業革命
開始於19世紀60-70年代,電力的廣泛使用和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誌。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了。在電力發展方麵,美國和德國領先一步。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的電燈泡,德國的西門子創製了第一輛有軌電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導致汽車和飛機的試製成功。內燃機的廣泛運用,促進了石油開采和提煉。石油和電力、煤炭成為三大能源。同時,又出現了諸如無線電報、有線電話等新的信息傳遞工具。因此說,第二次工業革命並不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簡單擴展和延續,而是具有其自身的顯著特點,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科學技術的新發現、新成就迅速應用到工業上,直接轉化為生產力,大大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為資本主義向較成熟階段——壟斷階段過渡準備了條件。這場技術革命經曆60年時間,導致人類在先進地區自由資本主義社會跨入一般壟斷資本主義社會,個別國家則進入社會主義時期。
壟斷組織
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和資本已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壟斷資本家通過兼並或聯合的方式組成組織,控製某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價格和市場,賺取高額利潤。壟斷組織的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等。壟斷組織的出現,促進了大工業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隨著壟斷組織實力的膨脹,它越來越多地幹預、控製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壟斷組織跨出國界,積極向外擴張,出現了國際性壟斷組織,從經濟上瓜分世界。19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繼出現了壟斷組織,從而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壟斷是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