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朝堂(1 / 2)

康和殿

“關於江北賑災,朕前些日子已傳令吏部撥款前去救濟災民,糧食五穀也已分批運送過去,可這其中過程卻並不是多順利,各位愛卿可有什麼解決辦法。”

益華帝高坐在殿堂之上,身著明黃色龍袍,容顏已有老態,睥睨著台下眾人。

戶部侍郎率先回答:“回陛下,老臣以為這災銀運輸過程至關重要,江北地大,災情又持續幾個月,多的是有莽夫棄正從邪,當那無恥盜賊,這些人往往目不識丁,自私自利,無視生死,搶劫災銀這種事想必是一定做的出來的。”

“臣以為,還是要撥出一隻軍隊,幫助戶部運輸,以保證災銀順利抵達江北。”

益華帝點點頭,道:“愛卿說的是。”

這時,所有一個兩鬢發白的老者上前一步,道:

“臣以為不然,運輸固然重要,但如今西北蠻夷蠢蠢欲動,我方當隨時保持備戰狀態,軍隊還是用在該用的地方好。”

益華弟目光移過來,道:“哦?愛卿有何高見?”

“老臣以為,這災銀乃是賑災之關鍵所在,萬萬不能出差錯,可這中央下令撥款,下層層關卡,又怎能保證這銀子一分不少抵達江北?陛下不如設數名巡查史,專門監督下官員作風,僅防貪汙。”

“至於盜賊一事,可交給下層層官員,若是銀子有所缺失,那便問責與他,到時不管哪個關卡,對官銀還不是盡心竭力?”

益華帝若有所思:“嗯,也是個辦法。”

說話的是當今的內閣首輔是季通,季通年歲已過七十,入朝四十餘年,兩朝元老。

這季通還有個不得不說的身份,那便是沈願的外公。

沈願的母親是季家嫡女,嫁入尚書府也算門當戶對。

沈願作為沈季兩家的嫡出子,自小在滲城的地位就不一般。

若是隻有尚書一家做後盾,這沈願還不能說是地位超然,可聯合這季家,那便是皇子皇孫見了也要禮讓三分。

真正的豪門望族,真正的頂級世家。

朝臣們接連就賑災一事發表意見,有建議滲城世家高官捐贈財務以當災銀的,有請求皇帝嚴苛刑法,千刀萬剮那些製造暴動的,甚至還有請讓禮部請大師出馬,然後在全國召集風水大師,去江北來一場浩大的求雨儀式的。

早朝進行過半,益華帝似乎有點疲憊,但還是揉了揉眉心,道:“蘭愛卿,不知你可有什麼辦法。”

蘭喻岩沒做什麼猶豫,大步跨了出去,道:“各位大人觀點都甚好,臣覺得,卻稍稍有那麼點遺漏。”

益華帝飲了口旁邊宦官遞過來的茶,開口道:“哦?愛卿可否說來看看?”

“臣以為,我大儀有天命庇佑,陛下您鴻蒙紫氣纏繞,一個小小的旱災算得了什麼,按照前麵各位大人的說的,這天下河清海晏簡直就是指日可待。”

“隻是,陛下,這賑災,依臣之見還是要從兩方麵入手”

益華帝挑眉,示意蘭喻岩繼續說下去。

“一來是這財務上幫助,二來,便是這精神上的慰籍。”

益華帝似乎來了興趣,道:“怎麼個慰籍法,愛卿說來看看。”

“陛下您為這天下百姓日夜操勞,而百姓卻不自知,他們切身感受到的便是這旱情讓他們流離失所,依臣之見,陛下可免去江北三年賦稅,政府給予鰥寡孤獨者補貼,陛下您在親派人去監督救災情況,令地方官員親自去災區慰問。”

“如此,百姓方能切實體會到聖主隆恩,心裏必定感恩戴德,古人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那災民暴動問題便可預防,又可穩定民心,又能維護我大儀盛世安穩。”

益華帝點點頭,應該是很是滿意。

蘭喻岩又道:“除此之外,臣以為,陛下您乃我大儀盛世之根本,江北旱情茲事體大,不可小覷,萬一有災民依舊心懷不滿,不自量力前來皇都,陛下您也要早做預防。”

“故而,臣懇求陛下,近期要加強防護,注意自身安危。”

生為帝王,哪有不重視自身安危的,蘭喻岩一番話可謂是說到了益華帝的心裏,益華帝在位二十多年,如今身體每況愈下,年紀越大就越舍不得這帝位,統治穩定,民心順從,身體康泰,可留名青史,這是每個帝王都不能免俗的欲望。

蘭喻岩怎麼說也跟了益華帝十幾年,帝王脾性如何,蘭喻岩也算摸的清楚。

這一番話與其說是為旱情出主意,倒不如說是提高帝王好感。

話不是胥若教著說的,可主意確實胥若出的。

蘭府

“父親,陛下年歲已大,治理國家,使國家富強強大早就隨著這些年的瑣事磨幹磨淨了,父親與其費盡心思為旱情想辦法,倒不如讓皇帝更加關注自身,想必,這才是陛下真正想要的。”

“父親您對症下藥,還怕這惡疾無痊愈之日嗎?”

蘭喻岩乃宮中老臣,豈會不明白胥若話裏含義,心下詫異之餘又問:“可單憑這一番話,挺多提個帝王好感,又能對我蘭家發展有何實質好處?這未免也過於誇張了吧。”